近日,在广西贵港市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现场,来自港南区新塘镇蒙大村的第一书记范翠珊,正在讲述她的帮扶经验和成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村红糖作坊现在增加到8个,每年古法红糖总产量达500吨,产量上来了,销路打开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
在新一轮驻村工作队派驻一年之际,贵港市组织开展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参赛选手轮番上台,通过现场演说、图片和短视频展示等形式,晒出“成绩单”、亮出“硬招式”,在比试中检验驻村成效、促进工作交流,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激励广大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奋勇争先、担当作为。
量体裁衣——不比基础比变化
“到村后,我们发现高岭村缺项目、缺资金,‘靠天吃饭、余钱没有’,但是村里的农产品不少,于是便通过美食分享和直播带货方式,打造‘高岭土货’品牌,打开了马蹄、香蕉、玉米须茶等农特产品的网络销路,推动村集体收入超60万元,驻村一年之间翻了12.6倍。”在“擂台比武”活动现场,港南区八塘街道高岭村第一书记张智翔分享他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富民强村的故事。
“擂台比武”比什么、怎么评,是确保实效的关键所在。为考准考实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成效,贵港市坚持重实干、重实绩导向,紧扣“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大职责任务,通过“五比五看四谈”,比党建、看堡垒作用发挥;比产业、看集体经济增长;比治理、看治理能力提升;比环境、看人居环境整治;比服务、看群众困难化解;注重谈亮点、谈做法、谈变化、谈思路,让第一书记充分展现具体做了哪些事、发挥了多大作用、带来了什么变化、下一步打算怎么干。
为确保评比结果科学公平,擂台评委团成员由市县两级组织部、农办等部门业务负责人和部分驻村第一书记代表组成。评比坚持因地制宜,从各村实际出发,按照“不比基础比变化,不比条件比干劲”的原则,对基础差的村侧重看如何蜕变,对基础好的村侧重看如何提升,客观公正衡量驻村帮扶成效。
组织摆擂——同台竞技见真章
在参赛队员遴选上,贵港市委组织部在全市驻村工作队中广泛动员,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采取“第一书记自荐、乡镇推荐、县级遴选、市级参赛”的方式,共遴选出22名第一书记上台竞技。
“面对村民的议论和质疑,先从群众急难愁盼入手,解决村里没有路灯、水利失修等问题”“针对油茶基地路不通、油茶果销路窄的问题,争取上级修路资金15万元,对接6个收购企业”……第一书记依次登台“过招”,台下掌声喝彩不断。
一组组工作数据、一张张实景照片、一项项切实举措,让思路办法、成效变化、亮点经验变得生动起来。评委团围绕演讲主题内容、思路方法、工作举措、精神面貌等,逐一点评、现场问答、即时打分,擂台比武不失“辣味”,看点十足。
“搭建比武擂台,通过让第一书记讲给第一书记听、第一书记跟着第一书记学、第一书记做给第一书记看,县(市、区)之间横向比、纵向评、公开晒,比出干劲,树起标杆。”港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梁焕阳表示,每位第一书记都有绝招、妙招,给村屯带来不小变化,这些体会和收获,是他们实打实干出来的。
以赛促干——交流互鉴促提升
奖项是认可,更是激励。“这次‘擂台比武’,我看到了自身工作的不足,也学到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回去后,结合我们村实际,把这些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对发展好村里的产业更有底气和信心了。”赛后,桂平市罗秀镇木村村第一书记梁嘉源兴奋地说。
要想比得好,先要干得好。“擂台比武”不仅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更激发了书记们干事创业的热情。赛后,覃塘区蒙公镇英峨村第一书记陆国拜,萌发出建立特色产业基地的想法:“我们村水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周边环境良好,下一步,我将积极谋划发展火龙果、富硒水稻产业,拓宽群众的增收路子。”
“‘擂台比武’以学促用、以练强功、以赛提能,有效提振了驻村第一书记的精气神,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良好发展氛围。”贵港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委党建办主任李星阳表示,贵港市将建立健全驻村第一书记“擂台比武”机制,激励驻村干部扎实履职、干事创业,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提质增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