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一个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的根本问题,一个支撑着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信念基石。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的十七大对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也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部门,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过硬队伍。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作为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的重要载体,引导组工干部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
党中央有要求,组织部门迅速行动。在中组部统一部署和示范带动下,一场10万组工干部参与、持续近5年的“讲重作”活动,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起来。
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2009年“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2010年带头创先争优、2011年大力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2012年“一迎双争”,一年一个主题,一个阶段一个重点,“讲重作”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树立了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形象,为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讲党性——
组工干部必须是党性最强的干部
做党性最强的部门!做党性最强的干部!这两个“最强”,历来是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不懈追求。
在井冈山挑粮小道上讨论、在延安窑洞前座谈、在西柏坡老一辈革命家雕像下沉思,广大组工干部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各级组织部长带头讲党课,老组工干部讲传统,学习马列经典,开展部史部风教育,举行主题党日活动……一次次主题教育活动,让组工干部党性愈发坚强,信念愈发坚定。
窗外繁星满天,室内灯火通明。5月20日夜,全国组织干部学院,来自全国各地乡镇最基层的组工干部,正在讨论一个组工干部最根本的话题——“什么是组工干部的党性”。原定1小时的讨论课已延长至3小时。
不独北京,从南海之滨到塞外林海,从陇上高原到巴山蜀水,组工干部党性标准的学习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这场被称为组工干部“党性之问”的“集体自省”,5年来一直深深地叩问着每一位组工干部的灵魂。一场场热烈的学习讨论会,一篇篇深刻的体会文章,问出了党性的标准和差距,更问出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当好党性原则“守门员”的王彦生,到燃尽生命写忠诚的李林森;从把党性融入平凡的杜洪英,到工作肯拼命的尹中强、王辉、肖明……近5年来涌现出的一个个先进典型,如同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为组工干部树立了党性标杆,激励着大家见贤思齐、增强党性。
讲党性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关键在自觉践行。广大组工干部充分发挥党性标准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自觉把学习先进的内驱力转化为工作的战斗力。
面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和“3·14”、“7·5”事件等一次次严重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面对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大事要事难事的检验,各级组织部门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部署要求,站在第一线,冲在最前面,充分发挥动员作用、战斗作用、保证作用、表率作用。
5年来,组织工作与伟大工程深度融合、与伟大事业高度对接,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作示范——
在改革创新中更好服务大局
“想知道梨子的味道,自己就要先尝一尝。”5年来,各级组织部门把激发组工干部创新活力作为“讲重作”活动的重要目标,从自身改革做起,积极推进组织工作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在改革创新中更好地服务大局。
从树立和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到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从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到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从加强对干部的从严管理,到重点管理市党政正职、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等关键岗位干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破浪前行,在出科学发展导向、出先进生产力、出干部积极性、出群众满意度上产生了显著效应。党的十七大以来,中组部率先垂范,面向全国公选2名部务委员、7名局长、9名副局长,面向部内差额选拔14名局长、副局长;黑龙江、天津、广西、云南等地采取基层公选、部内竞岗方式选拔部机关干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司法部等部委推动组织人事干部轮岗交流,改善了经历结构,激发了队伍活力。
2011年6月14日,54名驻华高级外交官走进中组部。一路看下来、听下来,外宾们盛赞这是一次“友好之旅、开放之旅、创新之旅”。这是组织部门打造阳光开放组织部门新形象的一个缩影。近几年,组织部门主动敞开大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扩大组织工作信息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特别是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展现了开放透明的新形象。
这是一份了不起的成绩单:截至目前,国家“千人计划”已分8批引进279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宣传普及科学人才观,实施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等重大人才工程,推进人才特区等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迎来又一个“春天”。
今年6月30日,共产党员网等3个党员教育平台正式开通。像这样的基层党建创新,5年来比比皆是: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落实农村支部书记“一定三有”政策,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公推直选,网上投票推荐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吸引到4300多万人参与投票、4.6亿多人次信息受众……一系列新招数、实举措,让基层基础变得更牢、活力更足。
乘着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东风,越来越多的组工干部走进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各级组织部门纷纷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组工讲坛等方式,加强理论武装和能力培训。一项项能力建设举措,促使组工干部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
下基层——
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
带上民情本,坐几小时车,再徒步跋涉一段山路,到偏远的农村蹲点,这是一位基层组织部长每月第一周雷打不动的日程。每到这个日子,乡亲们都会自发地在村口迎候。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2009年5月,作为“讲重作”活动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正式启动。中组部部务会成员、各级组织部长纷纷走出机关大楼、走进基层群众,带头参加蹲点调研、谈心谈话、结对帮扶、信访接待。
工作到基层检验,办法在一线寻找。河北一年一个“调研周”,浙江、甘肃、青海全员到基层蹲点,内蒙古、江苏、江西、湖南把后进村转化作为重点,湖北同步开展“组织工作大建言”…… “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思路回来”。通过向基层和群众求教问计,组工干部普遍反映,抓工作更有底气了。
敞“前门”,堵“后门”。各地组织部门普遍与党员干部谈心谈话,谈出了真情实况,谈出了心齐劲足,谈出了风清气正,谈出了“三个之家”的温暖。辽宁、重庆、西藏等地做到进退留转的干部必谈、有思想情绪的干部必谈、群众有反映的干部必谈;山东开展“双向约谈”,只要干部本人有愿望,随时可找组织部长谈心。广西的一位干部思想不通,组织部长先后找他谈了5次,终于解开了他的思想疙瘩。这名干部为组织部门的诚心所打动,不禁流下了热泪。
听民声、帮民困、解民忧,是组织部门的应尽之责。各级组织部门普遍建立基层联系点,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把实事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下基层脚步要轻,脚印则要深。安徽、广东、贵州严格下基层纪律,要求轻车简从,自行解决交通和食宿问题,在下基层过程中树立组织部门的良好形象。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各地组织系统共建立联系点12万多个,下基层蹲点调研88.7万多次,与干部谈心谈话406万人次,结对帮扶基层单位10万多个、群众87万人,参加信访接待52万多人次,解决信访问题24万多个。
严管理——
从严治部 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
组织部门是管干部的部门,往往是跑官要官者拉拢腐蚀的对象,更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如果说,其他干部出问题,污染的是水流;那么组工干部出问题,污染的则是水源。
打铁必须自身硬。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集中开展勤政廉政警示教育,经常性谈心谈话,重要时刻、关键节点廉政提醒。北京举办公道正派警示教育展,河南、陕西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正风肃纪教育,特别是以正反两面镜子进行对照检查,引导组工干部明辨是非、警钟长鸣,增强严格自律意识。
防控岗位风险,既靠自律,也靠他律。从制定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到出台换届工作“五条禁令”,从开展守纪承诺到排查防范廉政风险,从行风测评到聘请监督员,一项项“软要求”转换成一道道“硬屏障”,用制度保证组织部门风清气正。民调结果显示,干部群众对组织部门公道正派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敢碰硬、不信邪、不怕得罪人,组工干部要当好用人风气“守门员”。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实报必查、查实必究、失职追责。人们看到,随着四项监督制度,“三位一体”举报平台、“5个严禁、17个不准”等换届纪律和案例通报等一记记铁拳、一条条铁律的出台,各级组织部门以敢战斗、能战斗、会战斗的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尤其是把集中换届作为检验公道正派的试金石,严肃了纪律,弘扬了正气,赢得了满意。
逐年提升的群众满意度,是对组织系统“讲重作”活动成效的集中检验;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鼓励和肯定,是各级组织部门再接再厉、继续前行的巨大动力。作为一个永恒主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站在新的起点,迎着新的曙光,各级组织部门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坚定行进在服务科学发展的崭新征程上,争当“三服务”优秀标兵,争创“两满意”模范部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