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 10月 03日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党建时讯
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信息来源:连云港日报      更新时间:2012-06-27 18:27:21

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2626日在连云港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杨省世

 

2008年以来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 市长原声  

2008年以来,市十二届政府在中共连云港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全面实施沿海开发,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认真落实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推进了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成效一  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0.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62.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1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0.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2亿元,外贸出口37.4 亿美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88.7亿元和1088.2亿元。全市城乡居民收入等20项指标提前达标,整体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8.4%。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4%。四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全省的排名均前移5位以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的排名提升到第23位。

成效二  沿海开发蓬勃展开

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成功跻身国家战略,以徐圩新区为先导区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获批设立。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实现通航。3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南疏港、东疏港道路建成使用。徐圩、赣榆、灌河港区航道和码头工程开工建设。6个临港产业区初具规模,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0%,港产城联动发展迈出新步伐。

成效三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2011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4.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4.546.439.1。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运量增幅保持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6.1%19.6%。现代农业迅速壮大,粮食生产连续九年实现增产丰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引进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等重大研发平台16个。引进各类优秀人才1.79万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成效四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两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市称号。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引进各类金融机构32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78个,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6.8亿美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1666亿元。外贸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中日生态科技产业园上升到国家合作层面,省级特色产业园新增4个。

成效五  城乡面貌加快变化

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3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20万人,城市化率达到53%。四县县城建成区面积均超过20平方公里,人口均超过20万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四县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绿化模范县。

成效六  社会建设得到加强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贫困生资助制度。新增三级医院5家,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卫技人员数分别增长56%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在苏北率先建成体育强市。公众安全感达到91%以上。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成效七  人民生活有效改善

新增城镇就业31.2万人。在岗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95元和8434元。城乡医疗、养老、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3万多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

 

今后五年    全力开创港城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市长原声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深刻分析了今后五年我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定了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原则,为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振奋精神,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港城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举措一  推进港口综合发展,加快做大做强港口经济

加快建设国际性枢纽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建成通航。连云港区旗台、墟沟作业区一批大型泊位建成运营。徐圩港区防波堤和30万吨级原油、液化天然气、液体化工等一批专业化码头建成使用。推进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建设和灌河口航道整治。大力开辟远洋航线。

加快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北疏港公路、临海高等级公路、徐新公路和242226省道。建成连盐铁路以及徐圩港区、赣榆港区等铁路支线。开工建设国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完成盐河、灌河等骨干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民航新机场。

加快发展港口经济。加快构建矿石交易中心和焦炭贸易平台,培育5家以上大型港口物流龙头企业。争取获批设立综合保税区。建设面向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集中采购平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港口经济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举措二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全力突破重大产业项目。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提升计划。强力推进双千双百工程。争取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集团和特色产业集群均达到20个。每年培育100家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

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增效发展。重点发展基础生产性服务业、新兴生产性服务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深度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品牌。

推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开展特色产业基地、粮食高产增效、规模养殖、农业园区、一村一品五大创建活动,打造特色蔬菜、优质水果、高效畜禽、观赏花卉、食用菌、精品水产六大主导产业。

举措三  推进城市组团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市

强化规划引领。在一心三极的城市总体框架下,构筑以连云新城为核心,融合东部、新海、徐圩和赣榆的一中心四区域城市空间结构。

加快组团发展。采取市区联动的方式,集中优势资源,突破重点片区。市级层面重点抓好三个新区开发。到2016年,三个新区基本建成。区级层面重点抓好五个组团的开发建设。到2016年,各组团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完善城市功能。加大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形成一主两环四支的城市快速公交网。以新海新区、连云新城等为重点,加快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和大型商贸设施。推进山海景观轴、滨海休闲带和东盐河景观带开发。

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形象改造出新。完成旧城改造面积300万平方米。实现市区和县城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积极申办省园艺博览会。力争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验收。

举措四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狠抓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施1234”人才行动方案、陆桥英才集聚计划和三百引才工程。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健全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加快广电、报业、旅游、演艺等集团组建工作。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点抓好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中日生态科技产业园和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园建设。强化日、韩、港、台、新等重点国家和地区招商。争创全省利用外资加快发展示范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赴境外投资经营。争创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申报设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导区。

举措五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强化政策推动。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强社会事业城乡一体化工作,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具有地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四县争取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培育5个以上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强乡强镇。实现47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争取全市1/3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建设新型镇村。打造一批工业强镇、现代农业大镇和特色旅游镇村。对一批重点中心镇实施扩权强镇。新增三星级康居乡村40个。

举措六  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普遍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和体育事业。加强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政策倾斜。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50%以上学校建成综合数字化校园,公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全部达到省三星级以上标准。市直医院力争全部建成三甲医院。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平安创建,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大调解机制。增强基层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强化价格监管。切实加强气象、防震减灾、档案、地方志、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化法治连云港建设。做好拥军优属和优抚安置工作。

举措七  推进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建设幸福港城

实施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稳步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突出抓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六年倍增。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困难人群就业援助制度。年均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在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步伐。建成市社会福利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完善社会帮扶救助体系。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年均增长1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稳定在80%以上。

举措八  推进生态和谐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强化节约集约发展。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节约使用岸线资源。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占用率下降到14.2%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依法保护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成双源双线双湖的城市饮用水源保障体系,全面完成农村改水任务。坚持疏堵并重,彻底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5%

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突出抓好沿海沿河沿路防护林和村镇、山体绿化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6.5%以上,国家级生态乡镇覆盖率达到80%。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达到国家生态市创建标准。

举措九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提升服务效能

着力改善公共服务。争创全省软环境最优城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性收费清理。加强电子政务和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强化绩效管理、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健全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着力推进政风建设。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大力精简会议文件,改进文风会风,优化政务环境。推行政府部门预算公开。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孙宜华 整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共产党员网        共产党新闻网        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先锋        连云港市政府网        连云港党建网        东海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