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烟花绽放一般灿烂,却像蜡烛燃烧一样温暖
——追记湖北黄石基层组工干部肖明
13年来,他比别人多加班2200多个工作日、多加点18000多小时,相当于13年做了23年的事;他是干部工作的“活字典”,区直机关36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他不用查档案,每个人的情况都熟记于心;他连续5年在区内副科级以上干部考评中排名第一……
他叫肖明,是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扎根基层当组工干部13年。去年12月24日,因长期工作劳累导致颅内出血,倒在了第一线,年仅47岁。
“肖明的生命不像烟花绽放一般灿烂,却像蜡烛燃烧一样温暖。”肖明的老领导、现任市妇联党委书记胡俊说。
在重症监护室仍用短信布置工作
2011年下半年,黄石港区大事不断,区两会、区党代会换届、治庸问责工作、基层党建考评、十八大代表提名,这些都涉及组织人事工作。而区委组织部只有7个人,作为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肖明重任在肩。
为了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他坚持“5+2”“白+黑”工作长达半年之久。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肖明只回家吃了三顿饭。在单位吃盒饭,也往往只是吃一个角,就忙着去工作。
12月14日,肖明像往常一样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一进家门就跟妻子程迎晖说头疼。由于还有咳嗽症状,妻子叮嘱他吃点感冒药。
次日上午,肖明依旧头疼不止。下午要到武汉出差,肖明想坚持起床,尝试了5次没能成功。妻子看着心疼,说:“你这个傻瓜,头疼成这样还怎么出差?”他只好请了假,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病假。
16日,程迎晖将丈夫拽到市中心医院做CT检查,结果显示颅内有出血,医生建议转到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到了武汉,肖明直接进了重症监护病房。
18日中午,躺在病床上的肖明给同事李学发短信:“关于十八大代表提名,请尽快向各单位收集齐资料,请区委向全委会报告,月底报市委组织部。辛苦了。”
“收到肖部长的这条短信,我既高兴又敬佩。高兴的是,我以为他的病情有好转了,他在病床上还牵挂着工作。”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李学说。
但妻子程迎晖知道后,非常生气地说:“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在想着工作。真是不要命了!”
肖明断断续续地说:“这些工作都是我经手的,别人不知道,得事先告诉别人。我怕万一真的醒不来了,而影响了工作啊!”
但最终,肖明还是没有醒来。
24日凌晨,救护车载着肖明从武汉回到黄石,车子经过位于市府路小学附近肖明的家和区委大院,但最后的方向是殡仪馆。
这一年,肖明47岁;这一天,离他和妻子结婚19周年的纪念日只有7天。
基层组工干部的“老黄牛”
“不让需办的事情在我的手中积压,不让党的形象在我这里受损。”这是肖明的励志日记。
2011年2月,区委书记张远望初上任,肖明对整个干部队伍的熟悉对他帮助很大。在干部调整中,一位55岁副调研员曾对自己转为非领导职务非常不满,急着要找张远望理论。
张远望记得,肖明曾经向他介绍过,这位干部性格比较急躁。因此事先心中有数,避免了针锋相对的冲撞,平心静气地和他谈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化解了矛盾。
“肖明是组织工作的一把好手,从来不喊苦不喊累,是个‘老黄牛’。”张远望说。
区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黄立军是肖明的好兄弟,两人无话不谈。肖明得知他要改任非领导职务,头天晚上,与“老哥”畅聊到深夜,却没透出一丝口风。
“肖明是一个平凡的人,不是英雄,但他集中体现了组工干部的优秀品质:对党忠诚,嘴紧心正,谦和低调。”黄立军说。
区物价局一位干部因为性格直爽和不留情面,干部测评的票不高,一直没有得到提拔。肖明认为,这是导向问题,看干部不能唯票是瞻,否则会伤害那些埋头做事的人。在组织考察后,这位干部的副科级终于得以解决。
区里一位小学校长退休前因为工资关系在学校还是在教育局的选择问题感觉到委屈,多次找领导得不到解决。肖明得知后,经过和领导仔细沟通,终于得以解决。
区教育局局长胡海清说,这些日常工作中的小事,体现出肖明以人为本、真心关怀干部、为领导解忧的优秀工作品质。
肖明是一个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人。2006年和2011年两次提拔晋升的机会,他都主动放弃了。
黄立军说,肖明也是人,不是没有过心理斗争,但他对自己有着客观的认识,面对名利保持了平和的心态和姿态。“他是个与世无争的人,欲望少,而且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他经常说,父辈没有得到的我们已经得到了,知足吧。”
肖明是一个严于律己、清正廉明的干部。据李学回忆,一次食堂老板给肖明送了红包,肖明托他退还;更有甚者,区委组织部有时会承担一些公务员招考面试工作,从外面请的考官一般都有几百元的补助,但他作为主考官,却从来不要。
肖明的人品有口皆碑。很多同事都提及他的一个绰号:“全区级别最高的司机。”由于经常加班到深夜,他的姐姐将自己的一辆二手汽车送给他用。从此,每逢晚上或节假日加班,不管多晚,他总是自己开车将加班的同事一个个送回家去,哪怕是忙到凌晨两三点,哪怕是根本不同路。
肖明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破旧的沙发,一台老掉牙的空调和一部过时的电脑,是整个组织部最差的设备。
沙发,是他晚上加班不能回家时用来当床的。可是沙发的一条腿断了,他舍不得换,就用几块砖垫上,凑合着用。空调,冬天不制暖、夏天不制冷,完全成了摆设。大热天,他就打开那嗡嗡作响的吊扇;冬天实在太冷时,就用一个小烤火炉取暖。电脑,由于太旧,显示屏中间老是出现一条横杠,还经常死机。当部里配置新电脑时,他却将新电脑让给了别人。
点点滴滴的幸福已成永别
肖明不是一个不懂生活的人。
肖明是个“潮人”。妻子程迎晖说,家里的一套茶具和一个木质百宝架,都是他从网上淘来的。
肖明像他父母,爱好文体活动,会弹电子琴,会拉小提琴、二胡、板胡,会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网球,会游泳,7岁时就横渡过长江。
肖明的妈妈胡菊红说,后来从学校调到组织部,这些爱好基本都荒废了,网球拍都送了人。而肖明的同事说,根本不知道他有什么业余爱好。
长期繁忙的工作,肖明对母亲无法悉心照顾。有一段时间,母亲的类风湿病情加剧,双腿关节肿胀变形无法站立,晚上疼得掉眼泪,看他工作忙得实在是脱不开身,只好由姐姐请假带母亲四处求医。
但在老人家眼里,肖明仍然是个孝子。遇到自己回来稍早的时候,肖明就要去看看母亲,心疼地给母亲打水洗脚、剪脚指甲。得知母亲遇到天冷腿疼得更加厉害,他就在商店里买来厚厚的护膝,给母亲绑在腿上。
“他算是一个成功的人,是为党的事业,走得也值。”胡菊红说。
作为妻子,在肖明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下,程迎晖除了心疼,只能是给予深深的理解与支持。
“老婆,对不起,陪着你的时间太少了。”这是在同济医院肖明昏迷前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
“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体会到他满心的愧疚,觉得揪心地疼。”程迎晖说。
在程迎晖如今的记忆中,满是丈夫的爱。遇到情人节,他就会用手机给她发一朵电子玫瑰;她生日的时候,他会尽量陪她吃一顿饭;偶尔遇到回家稍早一些,吃过晚饭,他会拉着她在家旁边学校操场上打打羽毛球,或是去街上散散步,或是在家里品品功夫茶,或是一起在家里看电影。可经常中途就被电话叫走了,他只能摇摇头:“唉,幸福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
“如今回想起来,与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已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的幸福。”程迎晖翻遍家里所有相册,只一张全家福。这还是儿子3岁时,全家一起外出游玩时照的。
由于夫妻俩都忙于工作,儿子从小由姑姑带大,到10岁才回到家里和父母住。但是,父子俩还是聚少离多。
就在区委换届期间,有一次儿子突然好奇地问程迎晖:“妈妈,我爸爸到哪儿出差了,我怎么一个多月没看见他了?”
“你爸爸没有出差,只是每天忙于工作。”程迎晖告诉儿子,“你爸爸晚上回家时,你早已睡了;他早上去上班时,你还没起床呢!”
由于学业负担重,儿子头发长了都没时间出去理发,这时肖明就会使出自己的看家绝活为儿子理发。
“在寂静的深夜里,我听见的是儿子写字的沙沙声,肖明剪发的咔嚓声;看见的是儿子的心满意足与肖明虽疲惫却异常享受的神态。这幅写实的父爱图,我永远也看不到了。”程迎晖说。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丈夫去世,无异于家庭的脊梁骨塌了。“之前他虽然回来得很晚,但我知道每天会有一个人要回来,但现在心空了。”
肖明走了,然而在程迎晖心中,丈夫是一个对事业、家庭都很负责的人。“他就是这样性格的一个人,连自己都没顾上,连命都没了,我还能怪他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