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巴山的儿子,红色热土的养育给了他质朴的赤子情怀;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心怀党恩,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他是一名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至死坚守为党选好干部、夯实基础的神圣职责。
同事眼中,他是大音希声者,不坐而论道谈忠诚,而以实际行动干事创业;下属眼中,他是“拼命三郎”,就像是“影视剧里那样的楷模人物”;医生眼中,他是最“讨厌”的病号,听到工作的电话,他时常拔下针头就走;老百姓心中,他是亲切的李部长,他病重时,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
他,就是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
罹患肝癌晚期两年来,他始终隐瞒病情,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同病魔抗争,始终坚守岗位,任务不减、标准不降、作风不变,直至燃尽生命。
他一腔热血,以始终如一的拼搏,为党的事业燃尽最后的生命之火
2011年5月5日,是68岁的老教师李德民刻骨铭心的一天。这天,他在《达州日报》上看到了他的儿子——时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李林森身患癌症的消息。
这则消息,老人反反复复读了多遍,仍不敢相信:儿子只是说做了一个胆管手术,怎么会是癌症?儿子为数不多回家的日子里,还经常熬夜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怎么会是重病之身?
时间倒回两年前。
2009年7月,万源市委“七一”表彰大会召开后,连续熬了4个夜晚的李林森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劳。7月2日,他开始腹泻不止,身体近乎虚脱。在万源治疗后一直不见好转,转院到成都治疗,诊断结果令人震惊:肝癌晚期!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李林森夫妻二人懵了。
是就此休息,还是继续坚守?面对死亡的逼近,沉默两天之后,李林森做出一个超乎寻常的抉择。
“人都是哭着来的。要死,也要笑着走吧。”李林森反而来安慰妻子,并嘱咐,“不要对外说病情,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不能让父母痛苦。”
他拿出家中仅有的积蓄,又向妻弟、妹妹借钱凑齐了首次手术费,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来到北京301医院悄悄做了肝脏移植手术。住院不到2个月,李林森又回到了万源。他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个“胆管结石手术”。
术后回到万源,李林森依然不改“拼命三郎”的本色,审签文件、组织会议、接访群众、下乡调研……只有中午或晚上,他才会拖着疲惫的身体,独自去医院打静脉留置针。只有妻子向琪知道,李林森在家的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度过的,因为“他太累太累了”。即使这样,他还经常躺在床上打电话、谈工作,“星期天也没法睡个懒觉”。
“为什么我们没有怀疑他患的是癌症呢?因为2009年他回来以后还是那种工作状态,在办公室基本都是最后一个走。”后来,李林森的同事在回忆时,不约而同地发现,他们被李林森依旧如故的工作状态给“骗过”了。
他是大巴山的儿子,红色热土的养育给了他质朴的赤子情怀;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心怀党恩,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他是一名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至死坚守为党选好干部、夯实基础的神圣职责。
同事眼中,他是大音希声者,不坐而论道谈忠诚,而以实际行动干事创业;下属眼中,他是“拼命三郎”,就像是“影视剧里那样的楷模人物”;医生眼中,他是最“讨厌”的病号,听到工作的电话,他时常拔下针头就走;老百姓心中,他是亲切的李部长,他病重时,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
他,就是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
罹患肝癌晚期两年来,他始终隐瞒病情,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同病魔抗争,始终坚守岗位,任务不减、标准不降、作风不变,直至燃尽生命。
他一腔热血,以始终如一的拼搏,为党的事业燃尽最后的生命之火
2011年5月5日,是68岁的老教师李德民刻骨铭心的一天。这天,他在《达州日报》上看到了他的儿子——时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李林森身患癌症的消息。
这则消息,老人反反复复读了多遍,仍不敢相信:儿子只是说做了一个胆管手术,怎么会是癌症?儿子为数不多回家的日子里,还经常熬夜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怎么会是重病之身?
时间倒回两年前。
2009年7月,万源市委“七一”表彰大会召开后,连续熬了4个夜晚的李林森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劳。7月2日,他开始腹泻不止,身体近乎虚脱。在万源治疗后一直不见好转,转院到成都治疗,诊断结果令人震惊:肝癌晚期!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李林森夫妻二人懵了。
是就此休息,还是继续坚守?面对死亡的逼近,沉默两天之后,李林森做出一个超乎寻常的抉择。
“人都是哭着来的。要死,也要笑着走吧。”李林森反而来安慰妻子,并嘱咐,“不要对外说病情,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不能让父母痛苦。”
他拿出家中仅有的积蓄,又向妻弟、妹妹借钱凑齐了首次手术费,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来到北京301医院悄悄做了肝脏移植手术。住院不到2个月,李林森又回到了万源。他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个“胆管结石手术”。
术后回到万源,李林森依然不改“拼命三郎”的本色,审签文件、组织会议、接访群众、下乡调研……只有中午或晚上,他才会拖着疲惫的身体,独自去医院打静脉留置针。只有妻子向琪知道,李林森在家的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度过的,因为“他太累太累了”。即使这样,他还经常躺在床上打电话、谈工作,“星期天也没法睡个懒觉”。
“为什么我们没有怀疑他患的是癌症呢?因为2009年他回来以后还是那种工作状态,在办公室基本都是最后一个走。”后来,李林森的同事在回忆时,不约而同地发现,他们被李林森依旧如故的工作状态给“骗过”了。
他开拓创新,以锐意进取的火热激情,夯实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
“农村最关键是基层组织,重中之重是基层干部。”曾在3个乡镇当过“一把手”的李林森很清楚基层干部的重要所在,“村支部书记选好了,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如果选不好,会贻误一方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党的形象。是大事啊!”
2007年初春,适逢万源村党组织换届。李林森带队深入8个边远山村走访群众,了解群众对选任村干部的想法和期盼后,他提出了扩大村干部民主选任的“四评村官”思路,先后5次通宵达旦主持讨论方案。
终于,“四评村官”模式应运而生——通过“自我荐评”,用开放的方式识人选人,给每个想干事的人以机会;通过“群众相评”,让群众提出村干部标准,推荐自己满意人选;通过“组织考评”,对推荐人选进行测试,让群众深度了解人选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公开竞评”,被推荐人选在村民大会上逐个亮相,发表“施政演讲”,让全体村民“赛场相马”,评判并挑选满意的村干部后备人选。
当年,通过“四评村官”模式,万源市52个乡镇的395个村(社区)党组织圆满完成换届,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36岁,比上届低了19岁;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占83.5%,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占41%。
去年11月,大学生村官潘毅通过“四评村官”当选为白沙镇往川坝村党支部书记,老村民王元业一度怀疑年轻的潘毅“当不当得下来”。
半年以来,潘毅积极兑现“公开竞评”时的承诺,硬化联户路9.8公里,新修7.3公里社道路和3座石拱桥,彻底解决了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他还积极协调引入项目,帮助村民致富。
路修好了,村民买肥料、卖菜都方便许多,收入也随之不断增加。这些变化让王元业欣喜,对潘毅的态度,他也有了180度的大转弯:“以前我喊他潘毅,现在我喊他潘书记!”
“四评村官”有效解决了以往村级换届中的贿选、拉票和家族、宗派势力介入等问题,这项举措被中组部在全国推广。
村官选好了,李林森还时刻牵挂着他们的成长。
2010年冬天,万源市委准备举行全市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会。李林森觉得村支书进城培训一次很不容易,“村支部书记是我们党重要的细胞,就是靠他们与百姓接触打交道。”尽管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但他坚持来给村支书们授课。
8点半上课,李林森8点钟就早早赶到会议室,与到达的学员逐一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建议。上课后,李林森讲了近3个小时,入脑入心的讲解赢得了11次掌声。讲完后,万源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德涛发现,从课堂上下来的李林森脸色发白,还用纸巾包住咳出的血悄悄扔掉,在休息室待了半个小时才恢复过来。后来,张德涛才知道,李林森那时不仅重病在身,而且为了提高自己的精气神,专门吃了平时三倍药量的激素药!
“他是拿生命在搏击啊!这堂课对村支书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对李部长生命的消耗却是无情的!”至今想来,张德涛难过不已。
生命会燃尽,精神的火种却不会被熄灭。李林森在万源的辛勤开拓和耕耘,让党建之火在革命老区愈烧愈旺——
他为基层党组织夯实物质基础,分期分批投资近2200万元,建成高标准村级活动场所366个,基本实现了村村覆盖;
他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运行模式,采取村企联建、强弱带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先后建立立川食品公司和染房村联合党支部等一批基层党组织,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引领、服务、促进发展的功能;
他在社区党建领域创新开展以“群众代表公议、党员干部评议、驻区单位参议、社区之间互议、乡镇党委审议”为主要内容的“五议”社区班子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社区治安案件同比下降68%,满意度由72%提升到96%;
……
“他有使不完的劲,想不完的点子,就像一个火车头,不管天晴落雨,不论天黑天亮,一趟一趟地拉着我们,不断把万源组织工作带进了一个个崭新的天地。”万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局长孙德继感叹。
他满怀深情,宽严并济,赢得干部群众真心拥戴
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李林森常教育组工干部的一句话。岁月流淌之间,他用人生的点滴,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对待工作,李林森是那样严苛。万源的组工干部至今无法忘怀,他追求卓越、忘我奉献的品格。
在常人眼里看来已经足够交差的材料,到了李林森那里,“经常要改上十几遍”。万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万小荣说:“每个材料、每一个标题、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李部长都认真推敲。”
一次部内会议,两名迟到不到2分钟的干部遭到了李林森的严厉批评:“组织部是做干部工作的部门,组工干部是做干部工作的干部,开会都迟到,其他干部的作风如何带动!”
“如果没有他的严格要求,没有他的真诚关怀,我们哪能有今天的成长和进步?”万小荣说,他们打心底里敬爱这位好领导、好兄长。
在5年来的组织工作中,李林森始终坚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严格要求组工干部,打造党委满意、人民满意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3年来,万源市在全国、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各项指标始终位居第一方阵。
对待干部和群众,李林森总是春风满面。说话带笑,亲切和蔼,是李林森定格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李林森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把别人始终装在心里。”作为李林森多年的好友,达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学军告诉记者。
他是那样赤诚为民。2004年9月5日,宣汉县五宝镇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时任五宝镇党委书记的李林森连夜带领干部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转移2万灾民。各家各户都被水淹了,不断有老百姓来找李林森,要他给解决困难。即使再累,有人找他,他都是百问不厌,轻言细语给老百姓解释。“他这个人啊,做群众工作,你就是一块毛铁也要被他融化。”一名干部说。
他是那样饱含深情。他经常说:“看到那些困难的群众,我就想起自己老家的父母,这些乡亲也是我的亲爹娘呀!”去万源市蜂桶乡让水坝村调研时,得知村民杨久荣唯一的儿子在车祸中去世,他难过地与杨久荣抱头痛哭。
他是那样细致入微。一次集体加班时,当时的组织部办公室主任蒲智慧先后接了李林森三个电话。第一个电话让她给加班的同志们安排盒饭。一分钟后,第二个电话响起:“给每个人加一袋牛奶。”一分钟后,电话再响起:“小荣副部长不喝牛奶,你给他买瓶鲜橙多。”万小荣回忆,那顿饭自己是哽咽着吃下去的。
即使到了生命最后时刻,他还是想着别人。住院时,当家人把西瓜送到他嘴边时,他微微抬起骨瘦如柴的手指指医生,请医生先吃,又指指病房的人,叫陪护的人员先吃,然后他才肯吃。
爱人者,人恒爱之。
2006年3月6日,是李林森离开五宝镇去万源上任的日子。李林森本想悄悄地离开,结果消息却不胫而走,街上的居民和附近的群众获悉之后,自发地赶到场镇、赶到街道,为他送行。那天,老百姓都哭了,舍不得他走。李林森不断地下车和老百姓握手、告别。两三公里长的街道,李林森走了一个多小时。
2011年4月底,当李林森病重的消息公开之后,蒲智慧发现,很多认识李林森的人,QQ签名都换成了:祈福好人一生平安。李林森住的重庆大坪医院A区8楼,更是人潮涌动。宣汉县五宝镇梨耳村61岁的原党支部书记向守献带着几个村民,中途换乘10多次车,行程300多公里,来到李林森的床前。向守献不顾医护人员的劝阻,在病房久久不愿离开。他抓住李林森骨瘦如柴的手,不停地嘱咐:“书记呀,咱们五宝的鸡蛋养人呐,你要多吃几个。”
他淡泊名利,以永葆清廉的本色,让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
有的人认为,组织部长很风光,更不会差钱。而李林森却始终坚守清廉的底线,与家人一道,共同承担起生活的沉重。
肝移植手术是拿出全部积蓄后又借钱做的,达州面积不大的二手房是卖了老家房子后借钱买的;曾是四川省百佳校长的父亲,退休后一直在胡家镇凤凰双语学校任教补贴家用;李林森在万源的住所中,除了一台旧彩电,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屋里随处可见的摆设就是各种书籍,办公桌的抽屉里,几袋饼干就是他工作劳累时用来充饥的食物。
李林森大妹妹一直在宣汉县汽车站做临时合同工。一次,她找到李林森,问哥哥能不能给自己“安排”一个正式的工作。李林森对她说:“你虽然是个合同工,但是已经是在县城工作,比起很多还在农村的人来说,条件已经好得多。”
李林森何尝不想妹妹能有个更稳定的工作,生活得更好一些?但是,如果这需要动用手中的权力来达成,李林森坚决不干!就这样,妹妹至今还在做着这份工作。
就像大巴山清澈的山泉,李林森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
一位在偏远山区乡干了5年的党委副书记,业绩很突出,多次荣获万源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但因长期顾不上家,妻子一直闹,孩子中考也不理想。2009年,得知万源要动干部,他觉得机会来了,借向李林森汇报工作之名送钱物,希望“照顾”。
“歪门邪道你少来!”李林森严词拒绝,严厉批评:“只要你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群众信任你,组织会考虑的!”
这位干部不甘心,心想,哪有不收钱能办事的?2010年春节前夕,他又跑到李林森家“拜年”,结果,连门也没进去。
其实,李林森对这位干部的能力十分清楚,知人善任,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是李林森一直的主张。就在这位干部感到前途渺茫时,他被任命为另一乡的乡长。他吃惊、震惊。在新的岗位上,他工作出色,所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当年底比上年净增789元。他感慨万分:“遇到了好领导,给了我做人做事做官的榜样!懂得了,一个干部只要心正,踏踏实实干,就会得到组织认可,受到群众尊重!”
2011年2月的一天晚上,时任堰塘乡党委书记的徐世和得知李林森在家养病前往探望,“看到眼前日渐消瘦的他,我真心痛。”离开时,徐世和噙着眼泪,悄悄塞给李林森的妈妈1000块钱,托其帮忙给自己的老领导买些合适的营养品。
“快收回去!你能来看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李林森看见后,急得从沙发上站起来,脸涨得通红。见状,徐世和只好作罢。
权为民用,甘守贫寒。关于李林森,这样的记忆还有很多:
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说:“李林森总是能把分管的、不分管的、临时交给他的所有工作都做得很好,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困难和要求。”
妻子向琪说:“他经常在下乡的时候拿出身上的钱接济老百姓,回到家口袋常常是空的,没有多少钱拿回来。”
宣汉县五宝镇干部杜吉田说:“李林森在五宝镇,走的时候和来的时候一样,就是一个布包装衣服,一个纸箱装被子,其他啥都没有。”
达州和万源的媒体记者说:“李部长下乡都是轻车简从,从不宣传自己,很少带记者,现在想找一些他的影像资料都很少很少。”
……
2011年7月31日,听妻子念完达州市两会新闻后,李林森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他走了,生命定格在了42岁。
他走了,带着未兑现的约定。他曾跟家人和驾驶员说,有时间的话带他们去海南看海;他喜欢德德玛的歌,最常听的是《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终究,他为事业倾尽所有,却还没来得及带家人旅游一次。这个约定,留给下辈子。
他走了,身后的巴山儿女洒泪为他送行。鲜花似海,挽幛如云,小城里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痛哭流涕……
斯人已去,风骨长存。他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为共产党人、组工干部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这精神火焰,将在更多党员干部的心灵永远燃烧!
安息!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