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高新区秉持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坚持以培育“大产业、大园区、大企业”为己任, 积极依托产业聚才、突出重点育才、优化环境留才,先后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打造千亿产业、千亿园区提供了智力支持。目前,高新区拥有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1个、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以上研发平台15个,集聚各类研发人才600多人、管理人才近500人。先后获批“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国家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硅材料)产业集聚标准化示范区”、“江苏省东海硅材料科技产业园”、“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区”,2015年11月跨入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行列,逐步成为引领全县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以壮大产业为引领,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立足“以硅产业为特色战略产业,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先进制造、新医药、新型建材等产业”的发展定位,放眼国内外,紧盯科研院所,着力引进一批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成果转化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有发展前途的领军人才。坚持紧盯重点人才项目引才。对接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科技镇长团等重点人才项目,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德忠、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黄新明、国务院特贴专家闫发
以做强企业为重点,致力培育人才梯队。立足企业实际,坚持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人才,特别是产业和企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一线骨干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借力高校资源培养技术骨干。2014年以来,高新区以派驻科技镇长团成员为契机,通过挂职同志牵线搭桥,先后与南京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校地合作关系, 推动了企业人才培育和高校科研资源的转移。南京工业大学
以优化环境为根本,努力留住人才。区域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潜能。为此,高新区坚持服务为本,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努力营建一流的留才环境。坚持优先投入。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高新区每年发放高层次人才津贴、补贴等费用近100万元。2015年为激励中材江苏太阳能有限公司新的管理团队,多方协调各类资金500万元,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坚持细致服务。针对人才关心的随迁安置、子女入学入托、住房等生活问题,做了许多细致入微的工作,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先后为三名企业高层次人才解决了配偶跨省工作调动,协调企业建设了200套人才公寓,以“小家庭团聚”催生“大家庭团结”,增强了人才的归属感。坚持精准对接。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推进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园建设,高新区专门申请引进了留学国外的英语类研究生2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稳固实现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的宏伟目标夯实人才和智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