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 10月 03日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人才服务
求真务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群众观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06-12-07 00:00:00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全面理解和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群众观。

  一、在实践中求规律、务实效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实践,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认识客观规律、运用客观规律的实践。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实践中去,真抓实干,在实践中求真,在实践中务实,才能求到真知,务出实效。

  求真务实,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国情,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就是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始终清醒地把握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始终清醒地把握当代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趋势,把对国情的深入认识与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认识国情的全面性和时代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把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的要求,贯彻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把改革发展的热情与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地艰苦奋斗。

  求真务实,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立场,也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这个根本要求,就必须把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与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体现客观规律的正确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按客观规律真抓实干,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去真抓实干,就是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实践中,切实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求真务实,必须着力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真抓实干,必须认真研究实际问题,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取得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能否及时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检验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真正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一个重要标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要善于抓住事关实践全局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像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上

  二、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社会利益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真知永不枯竭的泉源,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决定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胡锦涛同志关于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作为坚持求真务实根本准则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着眼于实现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在统一。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认真贯彻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价值标准。要不要求真务实,能不能求真务实,根本上是与每个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目的动机联系在一起的。常怀爱民为民之心,方能常行求真务实之道。只有抱定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才会千方百计地“求真”,认认真真地研究改革发展的规律;才能诚诚恳恳地“务实”,踏踏实实为民谋利造福。私欲熏心、私字当头,一事当前,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地位、权力和名利,就不可避免地会哗众取宠,沽名钓誉,弄虚作假,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从而背离求真务实的要求,根本不可能想到、不愿做到求真务实。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增强群众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权力观和名利观,进一步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要真正明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所在;创造政绩就是要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手中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必须服务于民;个人名利淡如水、人民利益重如山,从而真正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

  一切依靠群众,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离开了人民群众,求真务实只能沦为空洞口号。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深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真正求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同时,要将这些规律运用于社会生活,使规律性的认识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也不能脱离群众。只有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才能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党的事业就是自己的事业,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同心同德地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才能形成切合实际的正确决策,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人民群众贯彻执行的自觉性,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途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工作路线,也是实现求真务实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否及时反映形势的发展变化,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也是求真务实的主体。坚持从群众中来,才能汲取群众的经验,反映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切合实际,符合规律,富于现实性;坚持到群众中去,才能发挥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作用,使之落实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要的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端正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杜绝形形色色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不良风气,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注重坚持群众路线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调查研究的制度、联系群众的制度、民主决策的制度,使党和群众的联系在制度上得到保障,从而更有效地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共产党员网        共产党新闻网        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先锋        连云港市政府网        连云港党建网        东海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