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 10月 03日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组工论坛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经验交流材料摘登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14-02-11 10:21:26

拓宽视野 创新机制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关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群众,深入开展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工作,扩大视野发现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探索建立了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选用机制。

  一、强化问题意识,全面分析研究年轻干部队伍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当前,上海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肩负着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挥示范作用的重大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特别是抓紧培养选拔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优秀干部。去年初,市委对市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状况作了全面分析。1900余名市管干部中,平均年龄53.4岁,55岁以上的占50.6%,这意味着5年内将有一半以上的市管干部面临着退岗与退休。市管正职中,45岁以下的仅占3.6%;市管副职中,45岁以下的也只有13.8%。年轻干部队伍还存在结构不尽合理、素质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还存在“说起来非常重要、推动起来困难重重”的状况,安排年轻干部培养锻炼也存在“干得好的走不开”、“干得一般的走过场”现象。这让我们深感形势严峻、形势逼人,如果在一线攻坚打仗、冲锋陷阵的不是由一批年轻的生力军组成的有生力量,那么我们的事业将不可避免地陷入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困窘,甚至在未来还会出现“等米下锅”、急用现找的状况。为此,市委高度重视,把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

  二、坚持“三个面向”,深入开展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专项调研

  市委将“加快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2013年第1号重点调研课题,由韩正同志担任组长,先后两批组织了20个调研组,对182家单位开展调研,实现全覆盖。市委提出,选干部特别是选优秀年轻干部,必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群众,选有基层领导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在工作程序上,突出党管干部原则,主要把握4个基本环节:一是各单位党委酝酿提出推荐的优秀年轻干部人选名单;二是开展面上个别访谈和召开座谈会,进一步听取意见和建议;三是深入人选所在单位进行实地了解,掌握人选有关情况;四是汇总调研情况,形成综合报告和优秀年轻干部名单。各调研组围绕全面考量干部德才素质,坚持广泛听取意见,始终做到在多数人中选人;突破部门界限和领域归属,拓宽选人视野,五湖四海推荐优秀人才;创新面谈方法,增强直观认识和基本判断;深入工作一线,近距离接触观察干部;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提出具体个性化评价意见。整个调研过程中,累计访谈16600余人次,深入实地调研年轻干部1331人,实现了专项调研重在发现、重在了解、重在举荐,不拘形式、不设框框、不限数量,力求全面摸清底数的目标任务。市委书记会专门安排28个半天时间,分批逐一听取各调研组情况汇报,并召开7次年轻干部座谈会。通过调研,一大批综合素质好、有思路有活力有潜力、善于开拓局面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了组织视野,特别是在传统体制无法覆盖、采取常规方式举措较难涉及的领域发现了一批人才。

  三、注重成果转化,形成有利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选用机制

  两批专项调研形成近期提拔任用一批、交流轮岗一批、分类培养培训一批的“三个一批”建议名单共1122人。其中,70年代以后出生的904人;市管企业人员564人,占50.3%;中央在沪单位干部115人,占10.2%。“三个一批”建议名单,通过“三个平台”具体运作:以各被调研单位为基础的“小平台”,重在扩大选人视野;以各调研组为单位的“中平台”,重在加强综合比选;以市委组织部日常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为依托的“大平台”,重在形成总体统筹。结合调研成果转化和运用,已提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52人,占同期提拔任用市管干部总数的20%;交流32名市级机关处职干部到区县任职;创新实践培养模式,依托市长咨询会平台,选送13名有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到跨国公司海外总部实务培训。我们考虑,拟将专项调研产生的“三个一批”建议名单整体分层纳入局级后备干部名单,建立优秀干部人才储备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标准,研究制定关于坚持“三个面向”、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和安排。一是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人才培养链。市委决定,除特殊专业岗位外,提任处职干部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经历、提任市管正局职干部原则上应当具有基层领导经历,并明确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市级机关处职干部全部具有基层经历。二是疏通年轻干部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交流任用渠道。结合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改革,统筹干部人才资源,打破区域、部门和行业壁垒,推动年轻干部跨系统跨领域交流。

  选贤任能,功在平常。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要求,以源源不断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际行动,为上海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选好人聚好才。

 

突出服务主题 推动转型升级

筑牢基层党组织根基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我们体会,只有用好服务这把“钥匙”,才能打开群众的“心锁”、解开社会治理的“死结”。近年来,我们着力抓队伍、抓重点、抓载体,以服务推动基层组织建设转型升级,将基层党组织的根深植在群众之中。

一、建强服务主体,解决“谁来服务”的问题

  基层党员干部是服务群众的主体,党组织带头人是服务群众的关键少数。一是抓住“领头雁”队伍这个关键。以村(社区)换届为契机,采取实施“能人回归工程”、“支部建在产业链、干部选用带富人”等办法,共选拔1.9万多名乡土能人、3700多名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30多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向二、三类村选派1.2万多名“第一书记”。逐年增加基层干部工作报酬,省财政每年列支1.5亿元为在职村党组织书记和主任办理养老保险、为离任村党组织书记和主任发放生活补贴。二是夯实党员队伍这个基础。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工人、农民入党,推进党员星级管理,对全省党员制定了学习星、业绩星、服务星、法纪星、新风星的“五星”标准,涌现出“英子姐姐”刘发英、“轮椅天使”董明、“大别山之魂”汪金权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社区建立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报到制度,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管理机制。三是整合各类服务队伍这个资源。通过党组织的引导,带动基层群团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志愿者等加入到服务队伍中来。武汉百步亭社区党组织组建“管得宽”维和队、“阳光姐妹”服务组等特色志愿服务队160多支,2.4万名志愿者“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居民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服务。

二、突出服务重点,解决“服务什么”的问题

  基层一线是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我们注重引导基层党组织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一是服务改革促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五个湖北”建设中,引导基层党组织做改革的宣传者、推动者,把改革政策送进群众家门,使改革任务在基层落地,让改革实惠落到群众身上。在遇到矛盾问题时,基层党组织既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做好群众工作,又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让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同时省里先后出台10个含金量高的政策性文件,助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乡村旅游型等多种发展路径。二是服务群众惠民生。全省各级财政优先投入民生项目,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武汉、黄石、鄂州、孝感等地每年由财政为每个村(社区)列支10—20万元惠民专项资金,送给基层党组织“一把米”,赢得群众“一颗心”。全面推进乡镇干部“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群众说,过去干部“到村走一走、顺便喝顿酒、工作不入户、难事绕道走”,现在乡镇坐机关的人少了、下村组的人多了;干部沉下去了、服务更贴心了。三是服务党员聚力量。抓好党员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提高服务本领;大力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让他们“离乡不离党”。实施党员致富帮扶计划,投入帮扶资金7000多万元,引导有能力的党员创业带富。

三、创新服务载体,解决“怎样服务”的问题

  坚持突出主题,多年不换频道,着力打造务实管用、不图虚名的服务品牌。一是“五务合一”服务中心解民忧。近几年来,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列支资金10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村和社区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1.5万个,按照党务、村(居)务、服务、商务、事务“五务合一”的要求,将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矛盾调解、事务代办、费用代缴等多项功能整合进中心,“敞开一扇门、承办万家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共为群众代办事项330多万件,化解矛盾纠纷15多万起,使之成为群众发展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鄂州市党群服务中心可直接办理的事项达66项,其中,结婚证、生育服务证及税收申报等29项可当天办结,基本实现了办事不出村。二是四轮“三万”活动顺民意。现在交通发达了,通讯便捷了,但面对面、心贴心、手拉手服务群众的方法永不过时、永远有效。3年多来,连续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挖万塘、洁万家、惠万民等四轮“三万”活动,每轮活动3至4个月,省委书记、省长带头驻村蹲点,最多时全省近11万名干部下基层、接地气、住农家、访民情、办实事、增感情,“报告写在乡村间、成果留在千万家”,共帮扶项目2.7万个、资金32.2亿元,群众赞叹“党的优良传统又回来了”。“三万”活动成为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三是现代网络信息服务暖民心。当前社会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呈现“高分化、高流动、高活性、高互动”的特征,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汇集社情民意,快速高效地做好服务。我们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功能,开通中国社区网,建立全省基层党组织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网上网下服务项目对接,让群众不出门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我们深深感到,老百姓最善良、最朴实、最可爱,也最可畏。服务人民永无止境,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突出服务重点、改进服务作风,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成效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深入推进考核 综合分析研判

不断提高选干部配班子科学化水平

 

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

  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是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近些年来,陕西省委着眼建设西部强省,在深化目标责任考核基础上,深入开展综合研判,重点对领导班子整体结构、运行情况、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评价、作出准确判断,不断增强领导班子配备的前瞻性科学性,着力打造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一、突出“三位一体”目标责任考核,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实

  考核是开展综合研判的基础和依据。为把班子和干部的情况特别是工作实绩摸清,我们不断改进考核评价工作,实行并深化年度目标任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三位一体”目标责任考核。一是突出科学发展实绩。注重考核的全面性整体性,突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成效,切实纠正简单以GDP论英雄的倾向。落实省委提出的“由追赶型向提质增效型转变”要求,强化质量效益、产业结构、科技成果转化等考核,强化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灰霾治理等考核。同时,完善德和作风的考核,将德的内容细化为17项指标,将贯彻中央和省委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要求的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二是扩大群众参与。委托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每年对各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展电话随机访评,组织各市市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听取群众评议。探索实行领导干部年度履职情况公示制,组织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无记名测评。省“两会”期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各市和省直部门班子进行综合测评。5年来,共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近6200人次,服务对象1.8万人次参加测评,7万余名群众参与电话调查。三是整合各类考核信息。坚持把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与干部考察、参加民主生活会、平时走访等结合起来,系统收集巡视组、纪检机关、审计部门评价和反映,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印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情况。

  二、深入开展综合分析研判,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准

  实践中,选干部配班子有时急拿现用、“冷手抓热馒头”,很大程度是因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情况看得不准、议得不透、研究得不深。我们充分运用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从2009年起对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综合研判,并于2012年出台综合研判工作办法,推广运用到全省各级各类班子。一是研判内容注重全面精细。研判既注重领导班子整体,又注重领导干部个体。对领导班子的研判,明确“班子结构、政治表现、能力水平、运行情况、工作实绩、廉洁建设、优化方向”等7项内容,重点看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清不清、作风好不好、成效是否明显、群众是否满意。对领导干部的研判,明确“基本情况、德行表现、工作作风、能力绩效、廉洁自律”等5项内容,重点看专业、经历、能力等与岗位是否适宜,是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根据不同类型领导班子、不同岗位领导干部特点,明确研判重点,增强研判针对性。比如,对市县领导班子重点研判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等内容,对省直部门重点研判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服务中心工作、转变工作作风等内容。二是研判过程突出综合分析。组建以党委组织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参与的研判小组,按照“发布研判预告、收集信息资料、开展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究”等步骤,采用“数据分析、民意分析、比较分析、条件分析”等方法进行研判。数据分析,主要是根据职能部门提供和平时掌握的工作数据,客观分析领导班子承担的重要工作和重要任务完成情况。民意分析,主要是全面了解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从服务对象评价、群众口碑中,分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品行才能。比较分析,主要是通过班子成员之间的横向比较,评价干部的个性特点、优势和不足;通过个人纵向比较,评价德才素质和一贯表现。条件分析,主要是结合工作基础和工作环境等客观条件,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主观努力和客观绩效。三是研判结果实行“三案管理”。研判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形成研判报告,经组织部门审定后,向同级党委报告,并向被研判单位反馈。在此基础上,建立基础信息档案,掌握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经验阅历、性格气质、能力特点等结构情况;建立运行情况备案,及时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动态状况;建立调整配备预案,提出近期调整配备和中长期发展建议。 

  三、强化研判结果运用,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配好

  坚持把综合研判作为干部工作的前置环节,做到不研判不提名、不研判不推荐、不研判不调整。对结构不合理、运行不畅、工作不力的领导班子,及时进行补充调整;对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给予提拔重用;对不适宜担任现职或表现一般的干部,提出交流或调整意见;对群众反映意见较大、工作实绩排名靠后且整改不力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或免职。5年来,通过综合分析研判,调整使用省管干部近2600名,交流干部560名,选配厅级后备干部1200多名,对近300个一般和较差单位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效激发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全省心齐气顺劲足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刘云山、赵乐际同志重要讲话为指导,突出科学发展导向,完善考核评价工作,深化综合分析研判,进一步提高选贤任能水平,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树立正确导向 坚持从严管理

建设适应“三农”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农业部党组

  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20字”标准,结合农业系统实际,提出农业部干部必须靠素质吃饭、靠实绩吃饭、靠团结吃饭,对农民群众有深厚感情、对农业农村工作有深入了解,守住清廉这条底线的“三靠两有一底线”的用人导向。为落实好这一导向,我们坚持从严教育、从严选拔、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干部,切实增强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勤奋敬业、能打能拼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坚持从严教育,促使干部信念坚定、情系“三农”

  农业部门和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最具体,农业部门干部必须懂得农业、熟悉农村,心里装着农民。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打牢思想基础,防止干部得“软骨病”。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勇于担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二是强化廉洁从政教育,要求干部懂得敬畏,不碰“高压线”。在“干部任职培训”、“农业大县局长轮训”等专题培训中,强化廉政教育内容。将发生在本系统的案例制作成廉政教育警示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常念“紧箍咒”、常敲“警世钟”。三是强化群众感情教育,引导干部懂得心无农民莫为“农官”。连续3年开展“百乡万户调查”和“接地气、察民情”活动,先后选派485名干部到1000多个乡镇开展为期1个月的驻村调查,所有部领导和司局级领导干部长期定点联系一个村、社或生产经营主体。选派100多名干部赴延安、沂蒙等革命老区和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区挂职锻炼。我们切身体会到,只有沉到基层,才能懂得农业;只有贴近农民,才能懂得农民;只有从田头到案头,决策才有准头;只有接地气,工作才有底气。

  二、坚持从严选拔,引导干部勤政务实、干事创业

  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大群。一是严格标准选人。突出实绩导向,把干部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和基层干部群众的评价,作为选拔农业部门好干部的重要标准。突出团结协作,针对部内外协调单位多,必须形成合力、紧密配合的实际,强调和重视干部的团结意识、协作精神、大局品格。二是严密程序选人。严格审资格、审程序、审职数、问廉政。加大干部平时考核力度,注重在年终述职、民主生活会、班子任期考核等重要节点了解干部,注重在“三夏”和“三秋”生产现场、在疫病防控工作一线、在防灾减灾前沿阵地看表现、察品德。三是严肃纪律选人。坚持公道正派,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十不准”,对个人报告有关事项认真审核,对民主评议结果充分运用,对离任党政“一把手”的选人用人情况严格检查,确保纪律严明、风清气正。

  三、坚持从严管理,推动干部忠诚履责、恪尽职守

  一是加强绩效管理。从2010年起,把每年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司局、落实到个人,从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等5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结账,凭实绩定奖惩,激励大家“钉钉子”抓落实。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开展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点,对近200名部管干部进行任期考核。建立领导干部集中述职述廉制度,开展综合测评。加大管钱管物管人等关键岗位干部和部管“一把手”的交流,每年交流干部占干部调整总数的40%。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决做到凡中央有要求必落实、凡群众有期待必回应、凡承诺必兑现、凡查实必纠正。针对一些干部平庸无为、懒惰不勤、散漫懈怠、麻木迟钝、推诿扯皮等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振奋干部队伍精神状态,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四、坚持从严监督,确保干部廉洁从政、守住“底线”

  一是加强对“一把手”、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近年来共对80家直属和二级单位进行集中巡视和回访,对其中的31名主要领导干部开展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2012年,首次选配专职巡视组组长,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力量。二是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每年开展《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坚持开展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对排名靠后和降幅较大的领导班子提出整改要求,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三是加强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的监督。对资金量大、资源集中的项目进行重点监督,对农机购置、草原生态保护等重大财政项目开展专项检查,深入开展农业建设项目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共梳理绘制重点权力运行和业务流程图586份,排查出廉政风险点8215个,健全了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查处典型案例2起,对3名司局级干部和1名处级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取得了较好的警示教育效果。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实现新跨越,关键在干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培养大批适应“三农”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干部,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着力培养选拔好干部

为现代金融企业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中国工商银行党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金融改革的总体部署,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3个重大课题,结合工商银行实际,着力培养选拔好干部,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加快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建设、发挥好国家控股大型银行应有作用提供坚强保证。

  一、突出工商银行企业化特点,让好干部标准看得见、摸得着

  按照好干部“20字”标准,结合工商银行“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核心价值观,把好干部标准具体化。一是品德高尚,忠于国家和企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要求干部忠于国家的金融事业,忠于企业的发展,勤勉履职、依法合规、廉洁从业。二是实绩突出,回报股东和社会。将实绩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以实绩论高低、辨优劣。要求干部懂经营、善管理,争创一流业绩,维护股东权益,努力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又要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服务社会,履行好应尽的社会责任。三是群众公认,取信客户和员工。注重多方听取意见,把群众公认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要求干部坚持诚信经营、客户至上,为客户提供全面专业、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实现客户的财富增值,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口碑;又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培育员工,成就员工,获得员工的支持和拥护。通过明晰标准、树立导向,使好干部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我行干部的自觉追求和行为准则。

  二、发挥工商银行集团化优势,让好干部进步快、成长好

  利用工商银行跨国经营、业务多元、布局广泛的集团化平台,加强总分行、境内外整体联动,助力好干部脱颖而出、成长成才。一是让好干部在理论课堂深造充电。发挥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统筹总分行3级党校资源,按照高、中、初3个职务层级,新任职、履职提升、后备培养3个职业发展阶段,构建“三纵三横九级”的网络式干部培训体系,实现对各级干部的全覆盖,有效解决了不同职务层级、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培训内容“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的问题。二是让好干部在实践一线砥砺磨炼。打破地域、机构、层级界限,采取总分行、境内外和子公司间干部交流的方式,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变基层挂职为基层任职,下派干部从县域支行干起,行政、组织、工资关系全部转到基层,纳入当地管理与考核,使他们融入基层、经风历雨,避免走过场、“镀镀金”。目前,总行本部已选派近200名干部到基层任职,其中20余名干部走上了地市分行行长岗位。三是让好干部在国际市场冲浪摔打。工商银行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00多家境外机构。我们先后选派1100多名干部到境外任职,让他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角逐较量。实施国际化人才项目,每年选派100多名干部到境外高校和企业学习。通过境外历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金融规则的干部,有近10名干部成长为总行部门和省级分行“一把手”。

  三、适应工商银行市场化改革,让好干部选得出、用得好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适应现代公司治理和全球市场竞争的需要,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干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发展。一是以市场机制拓视野、选好人。把组织考察作为选人用人主要方式的同时,针对没有合适人选的岗位,特别是紧缺专业人才,依托行内、国内、海外3个人才市场广纳贤才。用活行内人才市场,契合供求需要,引导干部在不同区域和机构间有序流动。立足国内人才市场,公开招聘各类紧缺专业干部1600余人。瞄准海外人才市场,通过全球招募、猎头推荐等方式,引进量化分析师、系统架构师等前沿领域人才150余人,成为首批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选的金融单位。配合中组部,从国际知名投资银行成功选任1名总行副行长。二是以职级体系搭平台、用好人。破除“官本位”观念,打破单一行政职务体系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构建管理、销售、专业、客服、运行5大类职级体系,为干部成长铺设并行发展的“跑道”,增强人岗匹配度,使各类干部能够发挥自身特长,实现“纵向可进退、横向可交流”。三是以科技系统硬控制、管好人。创新“制度软件化、科技硬约束”的管理监督方式,将干部管理制度和内控案防要求嵌入到科技系统中,实现了财务、资金、信贷审批、采购等业务的集中管理,强化对易发案领域的监督,使权力阳光运行、网上操作、全程留痕,最大限度地降低道德风险,使干部能够廉洁从业、规范履职、健康成长。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历经30年的改革发展,工商银行已经步入世界领先大银行之列,多项指标位居全球第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这次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培养选拔现代金融企业建设需要的好干部,为工商银行加快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和强大动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一流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和建设一流大学实践中,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创新发展。

一、牢记使命,夯实爱国荣校的思想政治基础

  校党委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通过深入持续的理论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增强服务航空航天事业的使命感。一是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每年制订理论学习计划,通过集中学习、辅导学习、在线自学等多种方式,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自我,筑牢思想政治基础。二是认真开展党校培训。校领导积极参加上级党校培训,每年至少亲自撰写或发表1篇理论文章。充分发挥学校党校在培训干部中的作用,以“深学理论、精学业务、广学知识”为导向,抓好干部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三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每月举行1次基层党委书记集中学习会,校领导和基层干部同学习、同思考。组织党员和广大师生开展读书会,举办读书论坛,学习北航优良传统,培养航空航天情怀,增强报国信念。2013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北京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

  二、团结进取,凝聚敢于担当的智慧力量

  学校班子成员中一半来自其他兄弟高校,45%有国外留学经历,有4名院士,大家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能够和谐相处、团结奋进。主要是坚持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本着“讲团结、守纪律、真干事、有作为”的履职理念,书记校长遇事及时沟通协商、互相配合,班子成员和气共事,不拆台、多补台,以团结出形象出力量出成效。二是坚持制度化的议事决策机制。10年来,始终坚持单周召开1次常委会、双周召开1次校长办公会,及时议事,把事议透,做到民主决策。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在提交决策前都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做到科学决策。三是坚持开好民主生活会。严格党内生活,把每年开1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作为领导班子改进缺点、增强凝聚力的有效措施。每次会前分类别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会上直面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近年来,班子成员有出有进,但始终做到班子一条心、一盘棋、一股劲,在全校干部和师生中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和示范作用。

三、真抓实干,提高治校理教的领导能力

  校党委把建设领导班子成效转化为领导发展能力,以事业发展作为为官一任的政绩,不断提高治校理教能力。一是提升战略规划能力。从全局视角审时度势,顺应工业化和信息化要求,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把握机遇、找准定位,确定航空航天信息融合的办学特色,提出培育创新人才、引育高端人才、引领科技发展、拓展国际合作的战略架构,规划了学校三步走发展路径,力争到2050年实现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二是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把创新作为学校发展动力,积极推动教育与科技结合、教育与经济结合,始终瞄准学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挑战行业发展瓶颈难题。组建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形成国家战略重器,深度参与国家重大专项,服务国家重大任务。与中国工程院共建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航空领域首个国家级战略智库。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成为教育部“2011计划”首批确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三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坚持立德树人,以提高质量为抓手,建立并完善理、工、文和国际化4类教育实践改革试验区,打造一批面向学生的工程实践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以及惠及广大学生的文化艺术公共场馆,持续扩大学生国际交流,形成“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培养体系。全校85%的科研成果有学生参与,367名在校学生获得98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51人成为18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署名获奖人。

四、以人为本,打造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

  坚持党管人才,倡导“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理念,营造“大楼建学、大师育才、大爱塑魂”人才文化,以学科交叉和国际化为双轮驱动,实施卓越领军人才和学术大师汇聚、卓越青年人才引育、师资队伍国际化提升等多项行动,努力打造一支“学问担当人师、品行堪称楷模”的人才队伍。一是汇聚高端人才。以国家重点战略需求和重大重点项目为牵引,不断汇聚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物,打造高端人才集聚的战略航空港。2013年,有3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新增获聘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高端人才占师资队伍比例居高校前列。二是催生创新团队。立足国际学术前沿,着眼未来发展,通过建设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成立以“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6个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催生一批创新群体和教学团队,并借助团队成长孕育学术大师和教学名师。三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将学术专家型和党政管理型干部并重考虑,积极选拔政治素质好、学术造诣高、具备管理才能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管理岗位的领导职务,造就了一批既懂管理又精通专业的复合人才。2004年以来,学校获得了8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013年又有3位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创造了新的辉煌。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抓好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在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年1月27日,03-04版:要 闻 版)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共产党员网        共产党新闻网        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先锋        连云港市政府网        连云港党建网        东海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