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 10月 03日 星期四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组工论坛
培养选拔好干部系列报道之四——强化监管 让干部不变色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14-01-18 17:40:39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论及对权力的监管,这句话的引用频率颇高。换言之,“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确是不争的铁律。
  历经千锤百炼,通过层层考验,好干部方从广大干部队伍中脱颖而出。权力越大,诱惑越多。如何加强关心爱护、强化日常监管,确保好干部不变色?对组织部门而言,这是新时期的一道重要命题。

培养好干部不易
严管方为厚爱

  “过去,有些同志认为,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如果犯的问题不严重,就把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事实上,小问题不纠正,发展成大问题就无可救药了。”吉林省一位组工干部感慨道。“既要高高举起,更要掷地有声”。近年来,“从严”已成为各地干部管理的关键词。
  正如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所指出的,处置一个党员干部,对党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他本人付出的代价。与其等到干部出了严重问题才声色俱厉“一棍子打死”,不如从平时起就注重对干部的监督管理。“这更能体现组织对干部的保护和关爱”,持“严管厚爱”观点的干部为数不少。
  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被判处死刑的副省级干部胡长清,在近20年时间里,通过基层历练一步步成长为江西省副省长。他在悔罪时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自从当上了省级领导干部,就像猫儿进了牛栏里,进出自由。”无独有偶,被判处死缓的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也曾坦言:“官当到我们这一级,就没有人监督了。”因此,“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成为十八大后党内凝聚的共识。
  反观部分“落马”官员的经历,可以发现,大多数人早年间都曾有过一张张傲人的从政“成绩单”,行为举止也算严格自律,其表现作为不失为一名“好干部”。随着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渐渐放松了自我要求,一些“小毛病”拖成了“大病症”,逐步滑入腐败的深渊。如果从一开始,对干部的日常监管能表现得更疾言厉色些,他们也许就会心存忌惮,始终从严要求自己,善始善终,为自己主政一方的生涯加上一个“好干部”的注脚。
好的制度让坏人没法做坏事。为了确保多出好干部,出了好干部不变色,加强干部日常监管犹如箭在弦上。

严早严小严预防
“真刀真枪”点问题找不足

  “我感到本顺同志对发展速度、经济总量指标看得还是比较重,这是个讲面子、爱面子问题,很容易滋长形式主义。”
  “两年来庆伟同志跑了很多地方,情况掌握得比较多了,有时就不太听得进意见了。”
  去年9月23日至25日,河北省委常委班子“真刀真枪”地来了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

  当着总书记的面,13位常委的会上发言求真务实,针对的问题具体实际,提出的批评尖锐到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于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当领导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彼此之间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相互提醒,很有必要。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日常提醒教育等,都是党内常见的日常监管形式。利用好这些途径,对于严早严小严预防,大有裨益。
  民主生活会的主角——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行之有效的党内纠错机制。比自我批评更难启齿的,恐怕得属当面批评同志、直接指明不足。对此,有个很形象的描述:“批评上级怕挨板子,批评同级怕伤面子,批评下级怕丢票子(选票)”。
  可喜的是,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党的优良传统正在回温。在河北,有的领导同志直言:“对我提意见不要有顾虑,还可以狠点,我受得了。”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更是在民生生活会上放言“向我开炮”。这些并非孤例,传递的是一个相同的信号——“广大干部群众大可放下包袱和顾虑,不要放‘空炮’、‘礼炮’、‘哑炮’,要相信领导干部是能听得进意见的”。
  如果说民主生活会是“大手笔”的“阵地战”,谈心谈话和日常提醒教育就是“短频快”的“游击战”,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
  指出缺点不足,给予鞭策鼓励,掌握思想动态,征求对党委班子的意见建议……谈心谈话一直是干部工作中一个颇为重要的基础环节。不仅如此,结合当下工作重点,还可有所侧重。
  2011年,地方党委换届的重点是严肃换届纪律,谈心谈话着重于引导干部正确对待进退留转;目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心谈话则以针对“四风”收集意见、了解问题为主。不少干部反映,组织和自己谈谈话、交交心,工作更有干劲了。四川凉山州的一位基层干部说:“组织部主动找我们谈话、教我们工作方法、给我们解决困难,我们还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吗?”
  日常提醒教育方面,对群众举报反映线索不清、性质不太严重的问题,组织部门主要通过约谈、问询、函询等方式,了解掌握情况,教育提醒干部。如把干部约到组织部,就反映的问题当面询问,一方面给干部澄清的机会,防止“背黑锅”,另一方面对干部也是一种提醒,使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近年来,山西省共对51名省管干部进行了函询。其中,正厅级领导干部21人,副厅级领导干部11人,处级领导干部19人。部分同志反映,“接到函询通知后,都要怔怔地在办公室坐上一阵、想上一阵,深深感到组织就在身边、纪律就在眼前。”

惩防互补不手软
让干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一旦干部出了“咬咬耳朵、扯扯袖子”不甚管用的问题,为了让其及时悬崖勒马,就必须“当头棒喝、敲响警钟”。“上级监督下级太远,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监督上级太难,组织监督时间太短。”一些干部间流传的这句话,透露着监督的无奈。
  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随着四项监督制度的相继出台,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监督体系由此形成。四项监督制度为防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提供了有力武器,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制度保障。
  不仅仅是干部选任,干部平时作风也正在被组织部门纳入监管视野。2013年以来,云南省组织系统把随机调研融入到干部日常监管工作中,使上级监督不再“远”。省委组织部每年的随机调研将覆盖全省100%的县(市、区)、50%的乡(镇)、10%的村(社区),州市党委组织部覆盖全部乡镇(街道),县(市、区)党委组织部覆盖全部村(社区)。在调研时,注重对各地各单位选人用人风气、干部作风等情况进行了解抽查,督促好干部不变色。
  坚持以惩促防、惩防互补,切实发挥惩处的预警作用,方能使得干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乾乾终日、翼翼用权。如果惩戒乏力、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难保干部不会放松自我要求。
  近年来,吉林省针对干部“能上不能下”难题,频频出招。通过采取领导干部不良行为测评、政绩公示测评等多项措施,对干部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考核评价。特别是突出对干部品德和实绩的了解,设置了干部是否存在不良行为、政绩是否有水份、岗位适应度是否有差距等测评项目,深入挖掘常规考核方式难以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对于经考评认定为不胜任现职、慵懒散奢的干部,敢于动真格,共对79名不胜任现职干部予以免职。
  除了来自组织系统内部的专项测评,各地对于信访举报线索也颇为重视。以广东为例,该省近3年来共收集监督信息4000多条,全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监督信息“一键即得”。并联合省纪委开发了集信息收集、分析于一体的预防腐败信息系统,通过比对、分析各类领导干部监督信息,加强对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涉及行政审批、资金运行以及公共资源配置等关键对象、关键领域的动态监控。
  谈及如何有效推进干部日常监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刘靖北认为:“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群众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开评价机制,通过组织监督、执法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形成党内外、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监督合力。”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年1月8日, 01版:要 闻 版)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共产党员网        共产党新闻网        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先锋        连云港市政府网        连云港党建网        东海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