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论坛
培养选拔好干部系列报道之三——实践锻炼,为干部成长增底气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14-01-15 08:56:15
湖北省委党校开展的“年轻干部成长规律”调查结果显示,过半受访者认为,实践锻炼是年轻干部成长最重要的因素。在人民网开展的“群众最喜欢怎样成长起来的干部”调查中,59.2%的受访者选择了从基层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成长渐进型干部。
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干部,与群众感情深厚,群众工作能力强,处理实际问题有办法、有本事,成为干部群众心目中的好干部。与此同时,实践锻炼大熔炉被公认为培育好干部的重要手段。
然而,现实中也存在着到基层“镀金”等提拔、安排到基层就是组织不信任等错误观念和不良现象。如何进一步树立基层导向,积极搭建平台,让实践锻炼这个“练兵场”为干部成长积实力增底气?答案就在各级组织的探索中。
基层经历是好干部成功“基因”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成长路径,是这句古训的生动写照。
在现在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就不乏从煤矿工人、普通技术员起步,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在组织的培养下,多岗位交流锻炼,从基层一线成长起来,凭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全面的个人能力和扎扎实实的实绩,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例子。
基层经历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成功“基因”。数据显示,2012年7月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完成后,新提名省区市党委常委中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占61.6%,新一届市、县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分别占51.7%、66.1%。
实践锻炼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增加开展群众工作、应对复杂问题的底气。在直面群众的乡镇一级,实践锻炼在干部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河南邓州市委组织部对100名乡镇党委书记的成长历程深入调查后发现,他们的成长路径主要有直线渐进式、上下迂回式、偶尔跳跃式三种。几种成长方式的共同点是,都有多岗位锻炼经历,都有乡镇长等关键岗位的锻炼。尽管路径不同,成长的“起跳踏板”都是丰富的实践锻炼。
改革开放之初,干部队伍结构的突出矛盾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如今,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三门”干部多、基层经验少的矛盾却日益突出起来。河南夏邑县曾有一位从省里来的挂职副书记,下村调解村民宅基地纠纷时,搬出了土地法,一遍遍开会讲大道理,去了几次都没调解成功。同一件事,换了一位在基层干了大半辈子的乡镇干部,和村民唠家常、摆事实、谈感情,一趟就把事情搞定了,闹纠纷的村民还乐呵呵的。
“三门”干部现象得不到改善,将会造成干部队伍来源结构的根本性缺陷,一方面会增加领导机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一方面机关有不少高学历的年轻人因为缺少实际经验而难负重任。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明确,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培养锻炼。
旗帜鲜明地建立基层用人导向,体现了中央对到基层去、在实践中培养干部的重视,更说明了实践锻炼是培育“千里马”的重要方式,基层经历是好干部的重要特质。
在现在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就不乏从煤矿工人、普通技术员起步,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在组织的培养下,多岗位交流锻炼,从基层一线成长起来,凭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全面的个人能力和扎扎实实的实绩,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例子。
基层经历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成功“基因”。数据显示,2012年7月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完成后,新提名省区市党委常委中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占61.6%,新一届市、县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分别占51.7%、66.1%。
实践锻炼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增加开展群众工作、应对复杂问题的底气。在直面群众的乡镇一级,实践锻炼在干部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河南邓州市委组织部对100名乡镇党委书记的成长历程深入调查后发现,他们的成长路径主要有直线渐进式、上下迂回式、偶尔跳跃式三种。几种成长方式的共同点是,都有多岗位锻炼经历,都有乡镇长等关键岗位的锻炼。尽管路径不同,成长的“起跳踏板”都是丰富的实践锻炼。
改革开放之初,干部队伍结构的突出矛盾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如今,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三门”干部多、基层经验少的矛盾却日益突出起来。河南夏邑县曾有一位从省里来的挂职副书记,下村调解村民宅基地纠纷时,搬出了土地法,一遍遍开会讲大道理,去了几次都没调解成功。同一件事,换了一位在基层干了大半辈子的乡镇干部,和村民唠家常、摆事实、谈感情,一趟就把事情搞定了,闹纠纷的村民还乐呵呵的。
“三门”干部现象得不到改善,将会造成干部队伍来源结构的根本性缺陷,一方面会增加领导机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一方面机关有不少高学历的年轻人因为缺少实际经验而难负重任。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明确,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培养锻炼。
旗帜鲜明地建立基层用人导向,体现了中央对到基层去、在实践中培养干部的重视,更说明了实践锻炼是培育“千里马”的重要方式,基层经历是好干部的重要特质。
实践锻炼不是“镀金”,“墩墩苗”不是组织不信任
干部到基层培养、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近年来,中央大力倡导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基层一线用人导向的树立,引导很多缺乏实践经验的干部主动申请到实践中“补课”。
然而,基层工作经历逐渐成为干部成长的一道“门槛”,有些干部却萌生为了提拔到一线“镀金”的心态。甚至有个别干部“功利”地表示,没提拔的可能就不愿意到基层去。
“我们强调的是‘锻炼’而不是‘段练’!‘锻炼’就是要火烤、挤压、磨砺,‘段练’只是阶段性的练练手,比划一下。”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不能为了经历完整、履历好看,搞徒有虚名的挂职锻炼。
到实践中,究竟要锻炼什么?
在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崔茂虎看来,党性要在实践中锤炼,能力要在实践中提升,作风要在实践中磨炼。
“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崔茂虎用下水和游泳,比喻到一线去和这三项内容的关系。他认为,在实践中才能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群众才能培养群众感情,才有群众立场。
到基层身入而心不入的实践锻炼,只是一堂站在泳池边的游泳课,不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更是对基层干部群众的辜负和不尊重。这种有实践之名、无锻炼之实的“基层工作经历”,并没有培养出相应的基层工作能力,在干部成长中只是一发“空包弹”,弄虚作假,徒有形式,经不起实践检验,更没有实际意义。
还有一些干部,对基层工作的辛苦、艰难有畏难情绪。“刚知道要去后进村驻村一年时,真不愿意去,面对穷、乱、差的现实,怕转化任务完不成。”山东莱西市一位干部坦陈。
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尤其是对于年轻干部,不在基层“墩墩苗”,不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炼,很难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这方面的教训是有的,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主要负责人退避三舍,不敢与群众见面,以致惹出乱子。究其原因,群众工作能力不足不容忽视。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旨在培养干部的实践锻炼,现实中却存在一种“怪圈”,组织把谁放到艰苦岗位上去、放到基层去锻炼,干部本人以及周围的人往往会认为是组织上不信任他了。一些被派到基层任职的干部认为,这不是有预设时间段的挂职锻炼,“顾虑”下得去、回不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被安排到实践中经受锻炼的,恰恰是组织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干部。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沈浩,对此感受深刻。“人生能有几个三年,如此这样的深入基层,深入农民,虽苦犹甜,是组织的信任与赐予,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与荣誉。”从省财政厅到小岗村任第一书记后,沈浩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李民撰文指出,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被实践证明的培养青年干部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对于基本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要加紧对他们在实践中的培养,年轻干部自己也要主动争取多一些的实践锻炼。
然而,基层工作经历逐渐成为干部成长的一道“门槛”,有些干部却萌生为了提拔到一线“镀金”的心态。甚至有个别干部“功利”地表示,没提拔的可能就不愿意到基层去。
“我们强调的是‘锻炼’而不是‘段练’!‘锻炼’就是要火烤、挤压、磨砺,‘段练’只是阶段性的练练手,比划一下。”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不能为了经历完整、履历好看,搞徒有虚名的挂职锻炼。
到实践中,究竟要锻炼什么?
在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崔茂虎看来,党性要在实践中锤炼,能力要在实践中提升,作风要在实践中磨炼。
“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崔茂虎用下水和游泳,比喻到一线去和这三项内容的关系。他认为,在实践中才能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群众才能培养群众感情,才有群众立场。
到基层身入而心不入的实践锻炼,只是一堂站在泳池边的游泳课,不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更是对基层干部群众的辜负和不尊重。这种有实践之名、无锻炼之实的“基层工作经历”,并没有培养出相应的基层工作能力,在干部成长中只是一发“空包弹”,弄虚作假,徒有形式,经不起实践检验,更没有实际意义。
还有一些干部,对基层工作的辛苦、艰难有畏难情绪。“刚知道要去后进村驻村一年时,真不愿意去,面对穷、乱、差的现实,怕转化任务完不成。”山东莱西市一位干部坦陈。
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尤其是对于年轻干部,不在基层“墩墩苗”,不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炼,很难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这方面的教训是有的,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主要负责人退避三舍,不敢与群众见面,以致惹出乱子。究其原因,群众工作能力不足不容忽视。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旨在培养干部的实践锻炼,现实中却存在一种“怪圈”,组织把谁放到艰苦岗位上去、放到基层去锻炼,干部本人以及周围的人往往会认为是组织上不信任他了。一些被派到基层任职的干部认为,这不是有预设时间段的挂职锻炼,“顾虑”下得去、回不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被安排到实践中经受锻炼的,恰恰是组织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干部。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沈浩,对此感受深刻。“人生能有几个三年,如此这样的深入基层,深入农民,虽苦犹甜,是组织的信任与赐予,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与荣誉。”从省财政厅到小岗村任第一书记后,沈浩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李民撰文指出,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被实践证明的培养青年干部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对于基本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要加紧对他们在实践中的培养,年轻干部自己也要主动争取多一些的实践锻炼。
组织搭平台,让干部在实践中“淬火”
2010年10月,54个部委的65名中青年干部前往地方履新,与此同时,也有63名来自各地的厅局级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任职。由此,中组部启动干部实践锻炼新模式:中央和国家机关与省区市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
从以往的“挂职”到“任职”,一字之差体现了干部实践锻炼方式的进步,将有明确期限和计划的一线“旁听”,改为不设成长路线图的基层“补课”。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认为,挂职干部在工作上一般处于辅助地位,一些干部因此产生了“做客”、旁观思想,也就难以融入工作、进入“状态”。任职方式有利于克服这些问题,更能锻炼干部,更契合干部成长规律。
下基层锻炼“淬火”的尝试多种多样。1999年开始,中组部、团中央每年选派“博士服务团”到西部地区挂职锻炼,有的担任主管一方工作的副市长、有的担任科研院所负责人,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实行多年的干部援藏援疆等项目,在为当地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着实锤炼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很多人已在党委政府的重要岗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到基层不代表心入基层。一些地方,干部身入基层而心不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为了让干部在实践中炼真功、长本事,各地不断完善机制,为优化实践锻炼平台提供保障。
规范选派“源头”环节,选好苗子,提高选派干部质量,是各地的重要措施。挂职干部最大的苦恼来自两个方面,单位不愿派干部,尤其是业务骨干脱岗外出挂职;接收单位不信任,不愿意把重要工作、关键岗位交给挂职干部。对此,各地通过把好选派“源头”,明确选派干部标准,防止选派单位用能力不足的干部“充数”,也让接收单位看到高质量挂职干部更加放心进而“放手”。
压担子、给平台,让干部有职有责开展工作,是保障实践锻炼效果的基础。云南选派机关干部驻村(社区)任常务书记,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起,负责党组织日常工作。“在村里干出成绩得表扬,出了问题,板子就要打在两个书记身上。”云南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副处长业光远说,有职有责进农村极大地鼓舞了驻村干部的干劲。
针对少数实践锻炼期间选派单位和接收单位“两不管”,导致干部被“放羊”的管理难题,各地普遍采取了从严考核、平时期末两手抓、让群众评判等措施。陕西汉中市要求驻村干部记录“民情日记”,并对干部驻村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和满意度调查。对工作不到位或弄虚作假的,第一次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干部评先评优资格;第二次给予曝光、效能告诫,并追究选派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江苏如皋市在新录用公务员驻村一年期满时,给了群众“话语权”。选派干部在镇村、选派单位分别开展群众测评和述职测评,形成工作实绩总分和测评总满意度。
干部到基层去,也要从基层来。“有奔头,才更有干头!”很多干部表示,树立面向基层一线的选人用人导向,是鼓励引导干部积极、踏实经受实践锻炼的制度保障。
从以往的“挂职”到“任职”,一字之差体现了干部实践锻炼方式的进步,将有明确期限和计划的一线“旁听”,改为不设成长路线图的基层“补课”。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认为,挂职干部在工作上一般处于辅助地位,一些干部因此产生了“做客”、旁观思想,也就难以融入工作、进入“状态”。任职方式有利于克服这些问题,更能锻炼干部,更契合干部成长规律。
下基层锻炼“淬火”的尝试多种多样。1999年开始,中组部、团中央每年选派“博士服务团”到西部地区挂职锻炼,有的担任主管一方工作的副市长、有的担任科研院所负责人,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实行多年的干部援藏援疆等项目,在为当地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着实锤炼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很多人已在党委政府的重要岗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到基层不代表心入基层。一些地方,干部身入基层而心不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为了让干部在实践中炼真功、长本事,各地不断完善机制,为优化实践锻炼平台提供保障。
规范选派“源头”环节,选好苗子,提高选派干部质量,是各地的重要措施。挂职干部最大的苦恼来自两个方面,单位不愿派干部,尤其是业务骨干脱岗外出挂职;接收单位不信任,不愿意把重要工作、关键岗位交给挂职干部。对此,各地通过把好选派“源头”,明确选派干部标准,防止选派单位用能力不足的干部“充数”,也让接收单位看到高质量挂职干部更加放心进而“放手”。
压担子、给平台,让干部有职有责开展工作,是保障实践锻炼效果的基础。云南选派机关干部驻村(社区)任常务书记,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起,负责党组织日常工作。“在村里干出成绩得表扬,出了问题,板子就要打在两个书记身上。”云南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副处长业光远说,有职有责进农村极大地鼓舞了驻村干部的干劲。
针对少数实践锻炼期间选派单位和接收单位“两不管”,导致干部被“放羊”的管理难题,各地普遍采取了从严考核、平时期末两手抓、让群众评判等措施。陕西汉中市要求驻村干部记录“民情日记”,并对干部驻村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和满意度调查。对工作不到位或弄虚作假的,第一次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干部评先评优资格;第二次给予曝光、效能告诫,并追究选派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江苏如皋市在新录用公务员驻村一年期满时,给了群众“话语权”。选派干部在镇村、选派单位分别开展群众测评和述职测评,形成工作实绩总分和测评总满意度。
干部到基层去,也要从基层来。“有奔头,才更有干头!”很多干部表示,树立面向基层一线的选人用人导向,是鼓励引导干部积极、踏实经受实践锻炼的制度保障。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年1月6日, 01版:要 闻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