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的标准,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同志提出好干部要“敢于担当”。目前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党的事业需要党的干部具备这种基本素质。
自古以来,“担当”二字就是大英雄、伟丈夫的“天赋本能”,无担当者无以成大事。“好事不如无,担当有丈夫”,古人早已为我们明确了担当乃大义之所在。
敢于担当,要求干部能够有迎难而上、勇于进取、锐意改革的决心。没有坚持改革的勇气,没有锐意进取的决心,没有迎难而上的意识,而是满足于吃老本,或者面对困难和问题退缩不前,我们前面所取得的改革成果就有可能付之东流。
敢于担当,要求干部要敢于在工作中碰真动硬。一些干部喜欢在工作中当“老好人”,遇到矛盾绕着走。有担当的干部,应当有不怕得罪人、对事不对人的胆色。只要是真为民、实做事,“不近人情”往往是最大的人情,是对人民群众的有情。有这样的情怀,才能避免因为情面而“放一马”、“留一手”。
敢于担当,要求干部有直面问题的勇气。负责任的干部,才会勇于承认己过,并具有将弥补过错的过程作为成长进步阶梯的意识和能力。有的干部见好事就上、遇困难就让、有责任就推,这类干部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甚至以不做事来保证“不出事”,有时还对因做事而出错的干部说三道四。这样的干部是当不起“敢于担当”之评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敢于担当”的核心,就在于“责任”二字。责任意识是一个好干部必备的“基本属性”,迎难而上是一种责任,锐意改革是一种责任,为民服务是一种责任,勇于担责还是一种责任。“敢于担当”的干部,就是有责任意识的干部,责任之所在,即道义之所归,好干部,自当以“铁肩”担之。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09-30 06版:理论评论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