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相继爆出对一些地方年轻干部提拔的质疑。这些质疑除了某些年轻干部“官二代”的背景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提拔的速度太快,在一个岗位上的时间太短,难以取得令人信服的业绩。结果一些人没有经受住质疑,有的违规提拔的年轻干部被“一撤到底”。这也提醒我们,“拔苗助长”不仅不利于年轻干部,反而害了他们甚至断送他们的前程。
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农作物种植中有“墩苗”的做法,就是为了让庄稼生长得更好,在一定时期内控制施肥和灌溉,进行中耕和压土,尽量让庄稼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促进根系发育。有没有“墩苗”,对庄稼生长影响很大,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差别就是很好的例子。冬小麦是秋后播种,来年芒种收获,有一个较长的“墩苗期”,经受了严冬冰雪的磨练,因而根深茎壮,产量高又好吃。而春小麦生长期短,没有“墩苗期”,因而杆弱穗小,产量低且难吃。
庄稼生长是这样,人才成长亦是如此。年轻干部从适应到不适应,从成熟到不成熟,都需要一个递进式的历练期、培养期,年轻干部只有到必要岗位上、艰苦环境中、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一番,才能增长见识、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强做群众工作、处理实际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年轻干部不经千锤百炼、艰苦磨练,就提到重要岗位,往往德才难以胜任,关键时刻也很难经受住考验,再好的“苗子”也长不成“参天大树”。“火箭式”提拔干部,不仅耽误事业,挫伤其他干部的积极性,而且助长干部的浮躁心理,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让年轻干部“墩墩苗”,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必经环节。
让年轻干部“墩墩苗”,就是对那些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有计划地安排他们经受磨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根据年轻干部特点和培养目标,合理确定“墩苗”的期限、程度、内容、方式等,让他们经受足够的基层历练、实践锻炼、困苦锤炼,并对“墩苗”的成效进行考核检验,从而确保“墩苗”取得实效,避免锻炼成为“镀金”和走过场。当然,对经过历练、确实成熟的,也要大胆提拔、及时起用起来。
让年轻干部“墩墩苗”,领导同志不仅要有辨才识才的慧眼,而且要有育才的远见。明代政治家张居正小时天资聪慧,深得湖广巡抚顾辚欣赏,“一见即许以国士”,称之为“将相才也”。但当张居正13岁考举人时,顾辚却给监考官打招呼,希望不要录取他,“张居正是一个大才,早些发达,原没有什么不可,不过最好还是让他迟几年,等到才具老练了,将来的发展更没有限量”。张居正虽然考得不错,却因此没有被录取。三年后16岁的张居正考取了举人,顾辚还是觉得他太年轻,告诫他“要做伊尹、颜渊那样的人物,不要只做一个年少成名的秀才”。顾辚是一个真正识才爱才的伯乐,张居正对他有意“抑制”自己的做法不仅没有怨恨,反而感激终身。顾辚这种为人才“墩苗”打招呼的做法,比之有些人为“拔苗”而打招呼,高明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广大年轻干部要积极看待“墩苗”,越是想飞得高,就越要打牢基础,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走正道、树正气,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到干好工作、练好内功、修好德行上,防止一味搞自我设计,热衷于经营人脉关系。要勤于学、敏于思、笃于行,在投身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火热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努力成为领导各项事业发展的栋梁之材。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07-29 06版:理论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