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干部考察考核工作中,存在“急上马”、“走过场”的现象。有的不到人事调整或地方换届不考察干部,“临阵磨枪”;有的长期、常年不接触干部,不到年终不考察干部;有的考察不深入、范围窄,在“好人主义”作祟的情况下听不到实话、真话;有的对干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觉、印象中,摸不清特点,以至于出现“粗看谁都像,细想不知谁”的考察报告,等等。
这样的考察考核,不仅很难全面了解干部、准确识别干部、科学评价干部,将好干部选用出来,还会使一些德才平平、善于经营“关系”的投机者得到好处。长此以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难以落实,正确的用人导向难以彰显,还会助长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考察识别干部,把功夫下在平时,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运用。试玉要烧三日满,识人须待七年期。选干部是阶段性工作,察干部是经常性任务。一个干部平时的工作态度怎样,和群众关系怎样,怎样为人处事,往往能比较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德才素质和群众公认度。因此考察干部,一定要注意对干部平时表现的了解,既看干部的现在又看干部的过去,既看干部一时一事又看干部一贯表现,而不能仅凭一两次谈话、几次接触就判断一个干部的是非优劣。尤其是干部的“德”,看不见摸不着,更难于认识和评定。加之察人识人往往受各种表象、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准、不实的情况。只有本着为干部负责、为人民负责的态度,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干部,把功夫下在平时,才能识准干部、用好干部。
要近距离接触干部,多角度持续观察干部。从对重大问题思考看见识见解;从对群众感情看品质情怀;从干部的履行岗位情况看工作态度;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看能力水平;从关键时刻表现看立场态度;从对待个人名利的态度中看境界格局;从日常生活表现中看作风形象。多与干部周围的人交流,既要从大事中看“德”,也要从小节中察“德”。只有在各种境况中面对面地接触干部,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认识干部,才能对干部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急拿现用”、“走马观花”式的考察,无疑难以深入、全面地了解干部。
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听干部形象口碑。干部好不好,群众心里有杆秤;干部能不能用,要看群众认不认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口碑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和“显微镜”。要在党管干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广泛听取相关人、知情人的意见,把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作为“口碑”,扩大群众在干部任用中的话语权,防止在少数人中考核、以个别人或少数人意见代替大多数群众意见的倾向,尤其要防止弄虚作假式的假“口碑”。尤其需要加深干部八小时外生活圈、交友圈、家庭圈的考察,深入工作单位、居民小区、左邻右舍,听真言、摸实情,切实把干部表现了解和掌握准,使“群众公认”这把尺子不变形、不失真。
平常时期考察识别干部,要特别注意重大关头、关键时刻。重大关头、关键时刻关系全局、影响广泛,更能够集中、全面地检验干部的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是识别、发现和使用干部的重要契机。实践证明,只有经受住重大关头、关键时刻考验,干部才能较快地成熟成长起来,才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只要从事干部工作的同志坚持公道正派,心无旁骛钻研,深入实际观察,就一定能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07-26 06版:理论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