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经济社会形态的深刻变化,党组织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所面对的服务对象和所处的地位日益多样化,迫切要求我们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引领主流价值,协调群众利益,融合群体差异,以服务凝聚群众。
坚持以“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为基本切入点,从政策支持、业务指导和资源保障入手,着力完善党的组织体系、优化党组织内部关系,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战斗力。
一是注重加强宏观性的政策支持,提高党组织运行的整体性和同向性。强化整体规划,定期出台中长期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出台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建设、区域化党建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强化品牌培育,对创新探索型、深化拓展型和制度规范型三类项目进行品牌化培育。二是注重加强精细化的业务指导,提高党组织运行的自主性和规范性。健全分类指导机制,根据不同党组织特点,创新打造楼宇党建、楼组党建、园区党建、合作社党建、新家园党建等类型。搭建“大单位牵头、小单位参与,一级支部与其他支部联系”的格局。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实行“三述两测一考”制度,即:党支部向党委考核组述职、向党员大会述职、向群众代表述职;进行党员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度测评、党委考核组考评。三是注重加强全方位的资源保障,提高党组织运行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围绕建设一支职业发展的党群工作者队伍,探索“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派遣式用工”方式,推广实施职业阶梯设计和薪酬体系。
坚持以“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为关键创新点,从保障权利、提高能力和关怀帮扶入手,着力提升党员整体素质、激发党员生机活力,不断强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动力。
一是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服务机制,增强党员的归属感。通过搭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等平台,做好技能培训、就业推荐、法律咨询等工作,强化事业关心。通过探索党员帮困基金、打造阳光服务网络平台等办法,强化物质帮扶。二是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机制,激发党员的主体性。探索建立党代会年会制度、党代表视察评议制度、党代表提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全面实施党务公开,建立党务公开指南、党务公开检查考核等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党员发挥作用机制,发展党员的先进性。深入开展岗位行动,以作风养成为重点,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三找”(找差距、找问题、找隐患)、“三定”(定措施、定责任、定期限)。深入开展家园行动,建立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制度,通过在职党员理事会、党员代表议事会等平台,发挥党员骨干作用。深入开展志愿行动,培育挖掘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党员志愿者工作室。
坚持以“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为最终落脚点,从思想引领、排忧解难和反映呼声入手,着力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发展民主、改善民生,不断强化对群众的凝聚力。
一是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着力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让服务群众成为自觉行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基层干部为民负责、“三有推定”(对群众的诉求自觉作有理推定,对群众的问题自觉作有解推定,对群众的批评首先自身要作有过推定)、“五个问一问”(经常问一问群众观念是否深厚、开动脑筋是否勤奋、工作作风是否扎实、攻坚克难是否坚韧、落实执行是否有力)的理念。二是坚持以载体创新为重点,着力提升党组织回应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群众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深入开展“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活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深入推进民情档案建设,在居村建立民情档案网络。三是坚持以制度创新为路径,着力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让群众工作更加符合规律。探索社区共治机制,统筹协调区域内各级各类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以镇管社区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委员会和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推进镇域共治。(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07-03 06版:理论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