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把“从严”要求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关键要从强化监督意识、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形成监督合力等方面加强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工作,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
强化监督意识。一是强化接受监督的自觉性。要采取学习先进理论、加强普法教育、开展典型引导等形式,讲党性,学法规,析案例,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力观,真正把监督看作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二是强化履行职责的主动性。现行监督管理体制中监督主体具有广泛性。但“不敢监督”、“无需监督”的思想仍然存在。要赋予监督主体开展工作所必需的权限,进一步理顺监督体制,明确监督事项,使监督主体敢抓敢管,敢于碰硬。要强化上下级组织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党风廉政建设连带责任,着力增强各监督主体履行职能的主动性。三是营造扶正祛邪的好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形式,增强全民监督意识,营造勇于监督、监督光荣的良好氛围。
突出监督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对象的监督。要着力抓好党政“一把手”、新提任领导干部和即将离职的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尤其要把党政“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落实谈话谈心、诫勉、函询回复等制度,有效避免权力失衡、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给工作带来损失,给事业造成危害。二是突出重点工作的监督。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决策情况,以及对重要工作岗位从任职到离职,实行全程定期监督审查;对大额资金使用,由财政、审计等部门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同步制定监管实施细则,杜绝违规操作后无人制约的现象。三是突出重要时间的监督。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试用期制度,切实落实群众“四权”,提高监督实效。要求领导干部在岗位变动、职务升迁、子女升学、婚丧嫁娶等重要时点,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有关情况,并作为重要环节予以监督。
改进监督方式。一是延伸监督过程。要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对干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做到事前要“堵”、事中要“卡”,事后要“查”,保持整个监督过程首尾有机联系,从整体上提高监督效果。二是拓展监督范围。探索将“工作圈”的监督向“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转变,既掌握领导干部在“工作圈”中的政治表现,又了解他们在“生活圈”、“社交圈”中的道德修养,及时获取平时掌握不了的信息,从而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干部的素质、能力及现实表现情况,实现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三是转变监督手段。干部监督的过程,是严肃党的纪律的过程,是教育干部的过程。要由注重查处惩治向经常教育、谈话诫勉、批评指正和严肃处理转变,把爱护和关心干部作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形成监督合力。一是形成开放的监督体系。要将监督的途径由组织监督向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不断拓展,积极发挥人大、政协以及群众的监督作用,形成党内外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二是构建闭合的监督制度。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用制度管权、办事、管人。认真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收入申报等制度,促进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健全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职责,促进各项监督制度的落实。三是适应信息化的监督趋势。要规范网络监督,对网上论坛、社区、博客等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形成网上、电话和信访“三位一体”的群众举报监督网络,做到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干部的社会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进行到哪里。(作者系四川省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03-01 06版:理论与探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