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为本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各地开展人才工作经验综述之三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各地着眼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推动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搭建平台 让人才干事有机会
各地依托开发园区、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着力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搭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的事业发展平台,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打造自主创业“孵化器”。江苏建成苏州工业区、无锡高新区、泰州医药城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建成科技创业园、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349家,面积达1945万平方米。上海嘉定高科技园区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集聚了沃尔沃(中国)、上创超导等一大批国内外行业尖端项目,250家留学生企业吸引了600多名留学人员和2000多名科技人员。浙江杭州高新区(滨江)留学人员创业园专门出台“5050”计划,对入选人才和项目,给予5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
打造科技创新“实验室”。浙江倾力打造青山湖科技城集聚区,目前2个核心区块的基础设施投入规模已近100亿元,中国—以色列智慧谷、香港大学浙江研究院等23家科研机构项目已经入驻。山东淄博市启动“151”产学研合作推进计划,用3—5时间,与国内外100所高校和重点研发机构建立以项目为载体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高校或研发机构合作建设5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引进1000名以上创新创业人才。江苏常州市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合作建立6个研究所、53家研发机构,建成江南工业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等13个分中心,联合实验室63个,形成与建成中试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开放实验室240家。
打造产品研发“梦工厂”。天津把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作为重大项目研发转化的重要平台,其中天津开发区设立58
贴心服务 让人才发展有环境
各地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帮人才之所需,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提供专业化、市场化、个性化服务,努力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高效的专业化服务。甘肃为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发放“服务绿卡”,持卡人除一般优惠扶持政策外,还享受配备行政助理和生活保姆、无偿使用科研场地和仪器设备、任选地方落户等10多项“特权”。上海浦东新区确定70家重点涉外企业,提供预约受理、简化手续等VIP式服务。江苏无锡市关注人才创业的“每一道坎”,创业之初作“保姆”、发展之中作“导师”、成功之后作“保安”,持续给力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安徽芜湖市按照“一园多区”模式,建设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汽车电子创业园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6个功能区,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4大服务平台。
优质的市场化服务。上海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以健全的服务网络、完整的服务产品、领先的技术平台、精细的质量管理和专业的服务团队,有效提升了人才开发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北京中关村大力扶持创业企业,除提供专项基金扶持外,还建立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权转让、信用贷款、企业信托等多种投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浙江制定“人才+资本”创业投融资政策,从资金补助、创业项目税收、金融支持、股权投资等方面予以支持。江苏苏州市大力发展创投业,为人才创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服务,目前全市共有创投机构71家,注册资本金146亿元,实际管理资金达45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超过800个。
周到的个性化服务。浙江温州市在服装、泵阀、制革等41个行业协会建立人才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才服务。山西晋城市推行“星级”服务,对高层次人才服务网点设定星级标准,开通人才服务专线电话,为引进人才提供咨询、代办、预约、上门、回访等服务。山东济宁市对国家“千人计划”和省“万人计划”第一层次入选专家,每人配备一个项目服务小组,开展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重庆大渡口区为全区56名高层次人才配备“人才助理”,全面了解人才个性化需求,协助解决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让人才来得开心、干得安心、留得舒心。
激励保障 让人才价值有体现
各地坚持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着力完善分配、激励和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
强化绩效考核。陕西设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家评审认定委员会,创新高层次人才遴选评价考核机制,对入选人才实行绩效考核。重庆对入选的“两江学者”不搞终身制,每年实施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工作绩效、研发水平、团队建设、科研项目及履行岗位职责等情况,对被评为“优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者予以重奖。新疆和田市实行优秀人才年度目标管理,为优秀人才量身定做个性化年度目标,对考核优秀和表现突出的人才,优先推荐参加上级优秀人才选拔。山东青岛开发区对入选的拔尖人才和后备青年培养人才划定4年管理期,建立年度目标管理机制,由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跟踪考核,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督促其发挥行业带头人和骨干作用。
落实待遇保障。陕西建立“三秦人才津贴”制度,津贴发放分为国家级每人每年5—6万元,省级每人每年3—4万元,重点培养扶持者每人每年1—2万元。福建围绕打造海西信息产业人才高地,对69名高层次软件人才分别给予1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符合条件的对象还给予首次购房补助。浙江全面落实人才住房保障政策,目前全省可供使用人才专项用房达241万平方米、3.16万套。广东深圳市启动人才安居工程,首批102家企事业单位的3万多名人才将获得1100多套公共租赁房和每个月总额1000多万元的住房补贴。内蒙古通辽市对“科尔沁英才”每人每年发放1万元政府补贴,并在项目申报、职称评聘、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加大表彰奖励。山东设立泰山学者、优秀创新团队、首席技师、乡村之星等奖项,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人才,其中表彰首席技师669人、有突出贡献技师320人、技术能手853人。安徽合肥市创建“中国·合肥技工节”,以“尊重人才、崇尚技能”为主题,集中展示高技能人才的高超技艺和先进事迹。广东实施“南粤百杰”培养工程,对每名培养对象一次性提供100万元专项培养资金;中山市制定出台优秀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去年拿出2650万元重奖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和团队。浙江建立特级专家、重大科技贡献奖、优秀企业家、钱江技能大奖等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宁夏定期开展“塞上英才”、“六盘山友谊奖”等表彰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河北承德市对选拔出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每人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命名的农村实用技术标兵给予5万元小额贷款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