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不断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做到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实现了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认识上求“高度”
为保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横有广度,纵有深度,该区力求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办成一所有浓厚学习氛围的“党校”。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区通过召开党员座谈会、干部谈心会等多种交流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思考,认清形势,增强党员干部学习提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过去那种“年青的不想学,年老的不用学,中年人学不来”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实现了“人人有目标,个个有精神”,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一股争做勤学习、肯钻研、敢创新的知识型、模范型党员的热潮。
方法上求“新度”
为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一方面积极引导党员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制定出台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指导意见》,采从制度上、机制上保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理论教育主要突出“四性”:一是教材选择突出层次性。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区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城镇社区干部、农村两委干部、一般群众党员,要区别对待,分层次学习、分层次武装。二是讲学授课力求生动性。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什么样的讲学方式大家易于接受,什么样的授课形式大家欢迎。对于农村党员,在每年冬训等集中学习时,在授课中提倡使用深入浅出的群众语言。三是学习目的要有针对性。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因需施教。做到菜单式教学,缺什么给什么,做什么学什么。四是督查考核具备约束性。成立督学考评组,定期召开汇报会、研讨会,掌握基层一线情况,同时开展政策理论知识竞赛、“田间讲堂”等活动,检验学习效果。
措施上求“硬度”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该区针对有个别单位和少数党员干部强调工、学矛盾,为不学习找借口的现象,拿出硬措施,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使全区党员干部都能自觉地向“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形成了人人向学的风气。为此该区先后出台了《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同时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与转变干部作风紧密结合起来,规范了值班制度、出勤签到制度和群众民主测评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还定期对各单位和党员的学习情况通过“一考二查三评”,即考查理论水平;查阅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评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方法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干部年终考核和评先评优挂钩。
在效果上求“强度”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紧紧围绕“优化环境,服务群众”这一中心,从根子和源头上来解决干部工作作风漂浮、工作方法简单、服务态度差、纪律松弛等问题。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富而思进,富而思廉”的思想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通过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
“嘴皮子、空架子、老爷子”——这是群众过去对干部的评价,说得就是干部队伍中缺少钻研型、开拓型、学习型的干部。自从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后,淮安区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显著提高,逐步转变为“科技型、实干型、服务型”的群众贴心人。指手划脚的少了,真抓实干的多了;只会收钱收税的干部没了,能服务办事的干部多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