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海县林业系统,提起任同苏,干部职工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发出啧啧的称赞,“作为一个女人,她将自己的青春、智慧与辛劳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东海种猪事业,在短短的十年间,把一个濒临破产倒闭的国营场发展成为资产过亿元的现代化养殖产业园区,实属不易,其间经历着太多的坎坷、艰辛,也收获着快乐、成功与幸福。”熟习任同苏的人这样评价她。
临危受命挑重担
2000年3月,任同苏被委以重任,来到国营东海种猪场担任场长。刚到场里的她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几间破猪舍空空荡荡淹没在野草中;办公室内残缺不全只剩下墙壁,连一张办公桌都没有;场内仅留的24头老淮猪已经承包给了私人喂养;全场3000多亩土地因缺水导致水稻产量极低;场办小学的18间教室,也成了危房,随时可能倒塌。
面对如此荒凉的场景,任同苏并没有被吓倒。她来到职工家中,走访了解场子的实际情况:原来在80年代后期由于机制和市场的原因,拨付老淮猪保种的资金短缺,导致淮猪数量锐减,又因其生长周期较长,实现效益缓慢而致使很多人不愿意饲养淮猪。任同苏了解实情后,决定带头集资回收老淮猪、建猪场,走出困境。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她将自家全部房产做抵押贷款3.5万元,在她的号召下,全场职工纷纷拿出钱来支持工作,很快资金筹集了一大半。
资金问题解决后,任同苏又发现场内职工每家每户拥有的土地收成寥寥无几,因为缺水的原因导致很多土地荒废无人种。究其原因是种猪场地理位置不好,每次给田地灌水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按照老职工的说法便是“仰脸上水”难度大,每次都要等到其他地方灌溉好了,最后才给种猪场田地灌水,灌进来的水不仅不进田里,还倒流回去。再加上与种猪场搭界的村民不服从安排,总是仗着人多势众抢水,将取水口扒开导致刚灌进的水迅速流失掉。
2001年6月水稻插秧第一个灌溉期,邻村村民十七八个人拿着铁锨、铁锹来到出水口准备强行放水,场里职工与村民据理力争,但是没有用,眼看就要动起手来,这时,任同苏赶了过来,将职工挡在了自己的身后,主动站在出水口水闸上对想滋事的村民说:“如果今天你们想抢水,就把我给铲下去吧,我牺牲了倒无所谓,你们就犯法了,我们场里那么多职工等着灌溉土地长庄稼养家糊口,难道你们就忍心把我们逼上绝路吗?”村民听后感到非常惭愧,全都灰溜溜的回去了。为了避免再与村民发生纠纷,彻底解决灌溉问题,任同苏决定再建水闸。经她多方协调与努力,2011年11月,场内两级翻水站竣工,农田管网等相应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土地得到了全方位的灌溉,粮食连年增产丰收,职工们的收入也翻了番。
“在我们种猪场建设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与周边乡镇的村落有摩擦,场里职工因为人少一直处于弱势状况,场长每次都是自己冲到我们前面,为了避免我们受到伤害,她甚至一个人面对手拿棍叉而又暴怒的村民为我们争取权力。”谈起任同苏在种猪场建设期间的艰难,职工姜建兵动情地说。
为取“真经”访名师
“为了找到老淮猪的保种办法,任场长可以说是风里来雨里去,跨长途作战,经常往省里面跑,到各大高校找专家教授请教,翻阅了大量资料,一年里一天也没有休息过,更不用说照顾家庭了,她的精力全都扑在了工作上。”种猪场职工李春堂说道。
为了取到老淮猪保种真经,任同苏背上煎饼,几次登门向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养猪学会理事长王林云先生请教。王教授给任同苏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省里正在实施农业三项工程项目,对种猪场财政扶持力度较大。任同苏如获至宝,意识到这是发展老淮猪的难得机遇。她立即加班加点组织人员查阅大量资料,并向省内养猪专家请教,一次次研究修改,精心编制了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申报方案,并获得项目评审资格。
在项目评审会上,专家们纷纷发表意见,此刻的任同苏忐忑不安地屏息倾听,老淮猪保种方案能否通过,直接关系到老淮猪发展的命运。当听到专家们对方案一致通过时,任同苏感觉到浑身的血液一下子沸腾了。她强忍着泪水躲进卫生间放声大哭,委屈、渴望与期待的泪水喷涌而出。
做强产业创品牌
老淮猪作为一种古老的猪种,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任同苏和场党总支一班人心里没有答案。经过了解,任同苏发现,老淮猪因为喂养方式绿色环保、肉香味美,非常符合市场的需求,当地形容老淮猪肉质鲜美有“一家食肉满村香”的民谚,更是极大增强了种猪场全体人员的信心。
扩大养殖规模。在距国家淮猪保种选育基地1300米的东侧,一个全新的万头育肥猪场已经建成,拥有12栋7377平方米的猪舍,同时配套建设了一个饲料加工厂及屠宰加工厂。实行传统饲养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养猪方法,老淮猪由保种迈向了规模开发的新路子。现在,老淮猪享受着安全设施的“一级保护”,并拥有多位教授级“保姆”,老淮猪幼仔成活率由过去的85%上升到93%。
“我们的老淮猪养殖属于福利养殖,所有的猪都很自由,生活得很舒适,并受到重重保护,完全和外界相隔离,想要看我们的淮猪得经过层层消毒关口。”任同苏自豪地介绍着。如今,进入猪舍都要经过三道脚踏式药液消毒和一道紫外线消毒,且要穿上消毒衣,换上消过毒的胶鞋。
在任同苏及其一班人的不懈努力下,东海种猪场取得了事业上的跨越式发展,已由当初负债数十万元发展到今天拥有过亿元资产的现代化企业。近年,东海老淮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东海淮猪肉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册的“古淮”牌商标,产品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种猪场获批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国家级东海老淮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前不久,种猪场正全力冲刺“世界动物福利金猪奖”,即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身独特的魅力。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淮猪的历史和文化,见证创业者的困难与艰辛,在任同苏积极倡导下,2013年底,县种猪场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毅然投资兴建了一座以老淮猪资源为主题的文化馆,全面向世人展示东海老淮猪发展变迁的历史,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淮猪为主题的文化馆,规模空前、史无前例、独具匠心。
心系群众情不移
“如今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好,有地种还有工资拿,去哪里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工作条件,平时她也会给我们解决生活困难,我们场长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种猪场职工池常翠在谈起任同苏时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只有5亩地养老,现在,我一个月退休工资能拿到1627元,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啦。没有退休的职工每人有两亩地,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工资,保险什么的都是场里交,场长时不时的还来我们家看望我们,过年过节还给我们送点东西,有困难不用我们说她第一个就知道,现在路也修好了,出门也十分方便。”说到场里职工生活环境和工资待遇,职工季东萍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任同苏不仅是场里的领导,她更是职工们的贴心人。职工王凤芝与尹玉章夫妻俩闹离婚,天天闹得死去活来,每天连饭都不做。任同苏得知情况后,来到他们家为他们生火做饭,做完饭后,将两口子喊到一起,起初夫妻俩还在僵持,经过任同苏苦口婆心的一番劝解后,渐渐地也觉得不好意思,看到任同苏亲自为自己做饭,夫妻俩十分感动,和和睦睦地陪着任场长吃了一顿“和解饭”。从此,夫妻俩出入成双成对,十分恩爱,一场濒临破裂的家庭矛盾就这样被任同苏轻松地化解了。
一直以来,任同苏心里总是装着场子、装着职工、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装着家庭和她自己。“人一辈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就不算白活,每个人都要有老黄牛的精神,我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每次遇到困难,我都会跑在猪圈里和老淮猪在一起,看到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子,我的内心便会涌出无穷的力量。”为了这份事业,任同苏感悟得太多太多。
“猪快乐、我快乐,猪幸福、我幸福”是任同苏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也是她的座右铭,她把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最富足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东海淮猪事业,始终如一、无怨无悔,这份坚守与执着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感动,为之钦佩。
(文章来源:《东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