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南方都市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26岁的湖北大学生村官小张,今年参加广东省公务员统一考试,报考了江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一个岗位,因综合成绩名列第一,且体检合格,在1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他,最后却被告知“未录用”,原因是他的“大学实习鉴定表盖了假章”,政审不过关。
踏着公考的“独木桥”,小张好不容易挤过千军万马,但却在梦想即将成真的时候,因一枚假章被拒之门外。乍一听,小张的悲喜剧委实让人遗憾甚至痛心。但细想一下,对小张关上公务员大门的,与其说是政审,不如说是小张自己。几年前,在给自己的实习鉴定表盖上假公章的那一刻,他已然丢掉了“诚信”这张宝贵的人生通行证。尽管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小张的经历或许有点偶然,但给人的警戒却意味深长:诚信不是空泛的道德要求,而是通向美好未来的必备“路条”。年轻人忽略诚信建设,便如同自埋路障,不知哪一天,就会“冒”出来,阻挡你学习、工作或晋升的旅程,让你“一失信成千古恨”。
其实,这个道理并不新鲜,而且人人皆知。但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却仍有一些大学生村官曝出失约事件,不知不觉犯着与小张类似的错误。
这背后,既有对诚信认识的模糊不清,同时也有侥幸心理作怪。
有人以为,诚信主要针对大事而言。只要自己在村里不做手脚,不故意造假,不恶意骗贷,不私分村民补贴款,不参与倒卖假冒伪劣等等,总之,不做违法的事,自己的诚信档案就应算清白无瑕。至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掺点水,打点擦边球,不必太较真。媒体今年5月报道:江苏泗洪县面向大学生村官开展主题征文活动,结果竟有54名大学生村官,抄袭网上的现成文章交差了事。“糟糕的现实表现”,让他们集体吃了县委组织部的“黄牌警告”。客观而言,抄袭文章的大学生村官,可能并无太大恶意。但若对此不闻不问,无形中就会助长不诚信的坏习惯。“坏习惯是一生无法偿清的债务。”一家央媒评论说,大学生村官初入职场,一定要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还有人怀揣一种侥幸心态,明知自己行为违规,但觉得自己的小动作利己不损人,不易被发现,兴许能蒙混过关。甘肃成县大学生村官汪某,去年刚刚到村任职,就以外出治病为由,在一所高校悄悄读起了研究生。他既没有向县委组织部请假,也未将真实情况告知他人,而是照样享受大学生村官津贴和优惠政策。在被网友举报后,汪某今年6月遭到解聘。他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不仅给自己的村官生涯留下了不太光彩的一页,而且经网络曝光后,给大学生村官的整体形象和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实际上,不论何种缘故的失信,失信者起初可能会得到一些便宜。但在信息高度互联共享的今天,诚信“探头”无处不在,侥幸根本过不了关,其结果必然是失小信吃大亏,得不偿失。几位失信大学生村官的经历已经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现代社会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社会,每个人都会经常碰到诚信的考验和“查岗”。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不讲诚信的人将面临“一处失信,处处难行”的尴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时时诚实,处处守信,呵护好诚信这张终生有效的通行证。
(信息来源:《大学生村官报》2014年9月19日第1版)
地址:连云港市东海县晶都大道县行政中心 苏ICP备05083638号